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贛劇伉儷清貧中堅守舞臺 十年如一日傳承國家非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4:4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歡快的胡琴聲伴著密集的鑼鼓,身著絲綢戲服的吳婷手舞花槍,急步盤旋,厚底皂靴在戲臺上如飛輪般轉動,一番激烈的“槍戰”後,將老生刺倒在地,台下響起一片吶喊。轉到後臺,吳婷脫下戲服,已是汗流浹背。

       吳婷是江西鄱陽縣贛劇團演員,扮演老旦角色,她的丈夫余少鵬在贛劇團擔任樂隊演奏員,二人攜手在贛劇團“婦唱夫隨”已歷十年寒暑。 

       贛劇是江西特色劇種,起源於明代的弋陽腔,舊稱“饒河戲”、“廣信班”,由高腔、彈腔和昆腔組成,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2011年,贛劇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鄱陽縣贛劇團的前身是鄱陽湖畔小漁村江家山的一個民間職業劇團,經過近60年的發展,成為江西省最大規模的縣級劇團。贛劇深受農村觀眾喜愛,贛劇演員們紮根在農村,經常一演就是大半年。

       吳婷的父母也是贛劇演員,吳婷從小跟隨父母演出,初中畢業後進入藝校學習,1994年開始學戲,2001年進入贛劇團成為正式演員。余少鵬也是藝術世家出身,他性格敦厚,愛好音樂創作,一有時間就作曲,或者吹笛子、拉二胡。2003年,同在贛劇團工作的余少鵬和吳婷結為連理。

       常年在農村演出的贛劇演員,工作量極為繁重,有時一天要演出3至4場,幾乎沒有假日。結婚第三天,余少鵬和吳婷來不及度蜜月,就下鄉參加演出。吳婷還清晰地記得,2004年6月18日,她生下兒子還沒有滿月,就登上舞臺,排演一部重要的新戲《詹天佑》。

       除了8月至10月的酷暑時節,每年正月初至臘月底,演員們幾乎都奔波在外,很難與家人團聚。“我兒子今年9歲了,從他出生至今,我只帶過他一個月,因為我們長期在鄉村演出,收入也不高,請不起保姆,只能讓母親幫忙照料。”

       當記者問起她的兒子,吳婷的眼角泛起淚光。“平時很想兒子,到了晚上8點左右,兒子都會打電話給我,有時我正在演出,沒有接到電話,等到演出結束時,已是深夜,回拔電話,兒子已經入睡了。”

       忍痛割捨親情,吳婷把一切獻給了藝術。作為一位母親,她心裏很愧疚,但為了這份事業,為了弘揚傳承贛劇藝術,她無怨無悔。

       余少鵬和吳婷結婚10年,在贛劇團工作收入微薄,每人每月工資僅有800余元人民幣,另加場次補貼,人均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收入只夠維持溫飽,但我們還要堅持下去。”業餘時間,余少鵬依然刻苦進修,拜知名作曲家程烈清為師,學習作曲,提高藝術創作水平。

       困擾贛劇發展的,還有人才斷層問題。“鄱陽縣贛劇團現有50位演員,年紀最大的38歲,最年輕的25歲。現在劇團裏沒有20歲以下的人學戲了,這個行業在外人眼中看來不賺錢。”吳婷表示,贛劇需要年輕人接班,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多培養年輕演員,讓贛劇能後繼有人,發揚光大。

       近年來,鄱陽縣贛劇團逐步走出困境,通過種種營銷方式拓展市場,成功進入浙江溫州、紹興等地演出,並與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旅遊景區合作,提高了劇團生存能力。目前劇團每年下鄉演出時間超過8個月,演出近500場,觀眾達200萬人次。

       在清貧中守護,在快樂中堅持,贛劇團的演員們在舞臺上以高吭的腔調延續他們的夢想,在日復一日的演出中傳承、保護、弘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吳婷説,“或許前方還有困難,但我們不後悔。”

 

熱詞:

  • 贛劇
  • 堅守舞臺
  • 國家非遺
  •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