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探訪浙中民間的“非遺”傳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16:2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浙中農村一個小小的傅村鎮,成千上萬鄉間的農民晨晚練拳功不離身,因而幾乎個個精氣完足神情內斂;江山一個安靜的居民小樓裏,神奇的婺劇變臉大師安居在此,七十歲的老人坐著喝茶聊天,誰也看不出他曾有過紅遍半個中國的過去;廿八都鎮上兒孫繞膝的老奶奶,站在山坡上,隨口就能把古老的山歌唱得回腸蕩氣……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那些涵蓋在民間習俗內的古老傳統的智慧與價值所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産概念中的非物質性的涵義,是與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生産相對而言的,指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的精神生産。浙中西部,是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塊寶地。日前,記者專程尋訪了金華嶽家拳、江山婺劇變臉、廿八都山歌的幾位傳承者。

       綿裏藏針的岳家拳

       據説岳家拳發起于南宋時期。金華發現的岳家拳稱為岳武穆柔術,是較為完整地流傳下來的我國古代拳種之一。岳家拳博采各種拳術精華,技擊風格獨特,分為套路、樁功、散手、點穴、炮錘、劈挂、擒拿等術,並有刀、槍、棍、劍、拐、鉤、錘、斧等器械的應用。

       金華傅村鎮的傅家祠堂內,傅小明、傅建康等幾十個村民正在對練岳家左右聯珠八法拳棒。祠堂內挂著岳家拳祖師爺鄭克榮和朱國雄的畫像。鄭克榮是金華金東區塘雅村人,同治九年(1873年)出生,13歲那年到傅村楊家村商鋪當學徒,遇見叫張先生的人,見鄭克榮是個可造之材,就指點他一些武功和醫術。張先生所教拳法就叫《岳武穆拳》。歲月如梭,鄭克榮隨著年紀增長,拳藝也趨爐火純青。另一位傅家祠堂供奉的先輩朱國雄,是一位國語老師,與鄭克榮相遇後結為好友共研拳法。抗日戰爭時期,朱國雄以一身武藝保家衛家,成為金蕭支隊第八大隊大隊長楊德?a的貼身警衛。如今,全鎮35個行政村,村村有人學、家家會習武。

       坐在記者面前的傅建康是一個普通農民,一雙眼睛精光四射,敦實的身材上下勻稱。他自稱今年已41歲,但外表只有三十來歲。他練岳家拳已經26年,黎明即起練習武功,晚上吃過飯後再練一遍,然後與村裏人共同切磋,力求武藝更加精進。他向記者比劃著説,岳家拳的套路並不複雜,但需要動腦子,避實就虛、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繩子可以用來綁東西,鋼筋卻不能,許多時候,並不是最硬的就最有力。”他又比劃著説,岳家拳是不先動手的,出手輕重全看對方的力道,這裡面有很深的哲學。而且,岳家拳不需要硬家功,也不需氣功,很容易上手,女子也可以學的。傅建康上初中的女兒就會拳術,女子練武在村裏是一種風氣,他們還打算進城開個武館教教城裏白領們防身術呢。

熱詞:

  • 非遺
  • 傳人
  • 民間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