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穆緒建(右二)向外國朋友傳授面塑藝術。 |
一根竹籤捏在手裏,紅、黃、藍、綠、黑、白、紫等各色麵糰,在揉、搓、拈、壓、拍等連續的動作之下,很快就變成了嬌艷欲滴的玫瑰、雍容華貴的牡丹、笑態可掬的壽星、矯健騰飛的中國龍……近日,山東菏澤牡丹區面塑藝人穆緒建在首屆膠東民俗文化山會上精彩的表演讓參觀者嘆為觀止。
穆緒建是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曹州面塑的傳承人之一。他創作的卡通人物、肖像塑真、聖誕飾品及復活鬼節類等新型面塑作品深受人們喜愛,作品多次獲全國性民間藝術大獎,經常應邀到國外進行面塑表演和技藝傳授,他憑藉一手精妙絕倫的面塑藝術傳藝立業。
據穆緒建介紹,他從1980年開始學習面塑,當時學面塑都是為了養家糊口。那時捏出的面人品種少,色彩比較單一,大多是小孩子拿著玩,面塑藝人常常被人瞧不起。
昔日走街串巷只為養家糊口,今朝傳藝立業享譽國內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的李芳清老人,曾多次赴法國、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獻藝授業。學習穆李面塑藝術的史振山,憑著自己出色的面塑技藝,在美國傳藝立業。
近年來,牡丹區面塑藝人將現代科技元素滲透在傳統面塑工藝中,開發出了有聲面塑、寫生面塑、動態面塑以及精緻小巧的盒裝面塑、微型面塑等産品,涉及餐飲、旅遊、娛樂等多個領域,備受人們歡迎,價格一再攀升。穆緒建説:“別小看憑藉這一根竹籤一團面生活的面塑藝人,一般的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較好的年收入在40萬元以上。作品出口到國外,一件賣上一、兩百美元很正常。”
據悉,曹州面塑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後,牡丹區教育部門主動承擔起了傳承與發揚的社會責任,該區二十一中、實驗中學、馬嶺崗鎮中小學等20多所學校都設立了“面塑”課,聘請當地面塑藝人為老師和同學們傳授面塑藝術,使曹州面塑這一古老的“指尖藝術”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目前,牡丹區以穆李村為依託,已輻射帶動馬嶺崗、呂陵等周邊鄉鎮2100余人從事面塑藝術,面塑協會會員發展到600多人,有400多人常年雲遊全國各地,憑藉傳授面塑技藝和出售面塑作品興家立業,年總收入過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