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民間藝術“淘寶王”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17:1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今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面塑作品《伏羲女媧》

       七旬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搜“古董”上萬件,又臭又長的裹腳布,看似普通的小面塑,沒人愛要的舊陶瓷……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在一位老人的眼裏卻是精美的民間藝術瑰寶。

       這位老人就是山東民俗學家鮑家虎,幾十年如一日收集、研究山東的民間藝術品,走街串巷蒐集作品上萬件,這些民間消失的物件得以保存,甚至進入展館陳列,很多作品都代表着最高水平,現在再也找不到了。前不久,他被評為“2011濟南市民俗文化遺産保護年度十大傑出人物”。

       挨家挨戶找老太太要裹腳布

       鮑家虎説,他曾經在魯西南地區的一個集市上發現一種挑花,“就是刺繡,這種東西在山東很難發現,挑花的圖案非常美麗,比一般的刺繡工藝還要難。”這種挑花織品,是新中國成立前婦女專用的裹腳布,跟小鞋子配套着賣。研究樣本一副兩副不行,要收集很多。“因為每一件挑花的圖案都不一樣,我就拿着從集上買來的樣本,到附近的村裏,挨家挨戶去問有沒有,從人家婦女腳上硬買回來。”

       當時,作為一個21歲剛畢業的大學生,鮑家虎説,自己從沒覺得難為情,“老百姓不覺得這些是藝術品,如果我們不去蒐集整理保護,像挑花裹腳布這些東西,眼看著就會從生活中消失,到時候再想找,就不是一般的困難了。”

       如今在山東省美術館,保存着大量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品,都是鮑家虎和同事們一起蒐集回來的,“有很多剪紙、年畫都是最高水平的,現在看這些都是不會再有的好東西了。”

       被農民當破爛王的尋寶人

       鮑老先生客廳裏最顯眼的就是書櫃,佔據了整面墻壁,他打開最上面的一個壁櫥,拿出曾經編寫過的兩本書《剪紙藝術》和《山東民間彩印花布》,輕輕擦拭過封面説:“寫了好多書呢,我自己也沒留多少。”

       1959年,鮑家虎在山東藝術專科學校(即現在的山東藝術學院)畢業,然後分配到山東省群眾藝術館工作,負責進行民間美術的蒐集、整理。

       用他自己的話説,半輩子的生涯,都是在路上度過的。“帶着課題、任務到村裏或者是集上,見到好的東西,就買下來,或者直接到戶裏去,跟人家要那些值得收藏的民間美術品。”回想起以前的工作,鮑家虎坐在沙發上,頭稍微地往後仰,眼睛微微地合着講道,“有時候被人當成收破爛的,哈哈。”

       記者走進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家裏時,他正在作一幅國畫。他説,即使沒氣力去收集一些即將消失的藝術品,也要用另一種方式讓它們延續下去。鮑家虎的國畫作品,內容依然與民間美術品有關。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