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頤和園世遺監測中心成立 磚石草木享文化遺産待遇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16: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大學文物建築測繪人員採用三維數據掃描技術為頤和園石舫掃描基礎數據

       園內磚石草木同享文化遺産待遇

       從古建、古樹、山形水系,到瓦片、彩畫、湖水空氣,頤和園的每一個“細胞”,都將接受全面監測和實時監控,建立成長檔案,享受文化遺産待遇。昨天,“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在文昌院景區掛牌,正式將遺産監測工作納入系統化、科學化管理。

       頤和園現有古建築3666間,古樹名木1600多棵,園藏文物近4萬件。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之一,頤和園對於“遺産監測”並不陌生。2009年,頤和園啟動遺産監測,主要方向是採集古建築的基礎數據。借助GPS、三維激光掃描等科學技術,頤和園將古建築基礎信息的精確度提升至毫米,並囊括了每一個構件。目前,佛香閣的數據採集已完成,德和園和石舫的數據採集正在進行中。目前,數據庫記錄的數據已增至350G,為古建築的價值評估和風險評估提供了基礎資料。 
 
       但遺産監測的手段、週期,以及所獲取的數據,存在局限性和隨意性的問題。頤和園有關負責人表示,成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是為了實現數據採集、分析、研究系統化,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實施保護工程,提升遺産地的科學管理水平。在中心數據庫中,園內每個“細胞”都有成長檔案,在週期性的數據監測過程中,發生一點變化都會立刻知曉。

       頤和園文物部副主任周尚雲介紹,重點監測對象為四大類遺産。包括古建築、古建遺址、建築彩畫、古樹名木、植物景觀、文物等遺産本體監測;極端天氣、水環境、土壤、地震、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要素監測;遊客量、重大活動、噪聲調查等人為活動影響監測;管理保護體系監測等。這樣一來,昆明湖的水質,甚至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會與古建和古樹一樣,享受文化遺産的待遇。

       根據監測情況,頤和園將設定預警指標,進行保護性干預。頤和園年接待遊客約千萬人,對於室內展廳的可移動文物來説,二氧化碳是需要被監測的污染源之一。遊客高峰期,如果室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出限定值,監測點會發出預警,頤和園將視情況採取限流措施。古建築一旦發生變形、沉降、位移,監測點也將立刻報警,把數據實時傳回中心。

       現場 3分鐘激光掃描古建健康

       登上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石舫,襯著湖光水色,整座由巨石雕成的船式建築風光獨好。船頭陽光灑落處,橙色的三腳架支著一個銀色的盒子,對準石舫上的艙樓。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盒子中的黑球開始“嗡嗡”轉動,一旁的電腦屏幕隨即浮現出不同顏色的小點。3分鐘過去,電腦屏幕上的小點露出真容,正是眼前艙樓的三維圖。

       “你看,這條大梁略微有些變形了。僅憑肉眼,是看不出異樣的。”頤和園建設部副主任劉瑗指著三維圖説。一般發現古建上有裂縫,工作人員會採取貼條的方式,過一段時間,如果紙條裂開就表示裂縫又擴大了。但利用三維激光掃描這種科技手段,不僅能對古建進行精細測繪,還能及時發現隱疾。

       記者將三維圖放大,才看清組成圖形的是無數個小圓點。“這是對建築物的掃描定位點,在利用激光測距的過程中,最小的定位點間距僅為0.3毫米。”工作人員介紹,每次的掃描數據都會入庫,與前幾次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一旦局部結構有變化,定位小點們就會立刻“報告”,使古建的健康狀況盡在掌握。

熱詞:

  • 頤和園
  • 世遺
  • 監測中心
  • 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