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委員建言城市文化遺産保護:需要呵護與傳承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1:3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化遺産需要呵護與傳承 ——委員建言城市文化遺産保護

  2011年6月24日,“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西湖申遺領導小組組長王國平説,申遺成功後的西湖將堅持“還湖於民”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佔6項承諾。據悉,為保護環境,西湖景區將考慮控制景區遊人數量和車輛。

  與此同時,北京故宮博物院24日宣佈,為了進一步給觀眾創造安全、有序、舒適的參觀環境,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宮遊覽路線調整為自南向北單向參觀路線:午門(南門)只作為參觀入口,觀眾一律從午門進入故宮;神武門(北門)只作為參觀出口,觀眾參觀結束後一律由神武門離開故宮。同時取消神武門(北門)售票窗口。

  提起杭州,就會想起西湖;提起北京,就會想起故宮。文化遺産以其獨特性、不可複製和不可再生性,成為一個城市的重要象徵和代名詞,也是創造與建設現代特色城市的基礎。

  申遺,是一個城市旅遊産業發展的吸金石。凡是申遺成功的中國世界遺産名勝景點,八方遊客慕名而來,賺得盆滿盂溢。以平遙古城為例。十幾年前申遺成功,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有了一個放眼世界的大平臺,産生了平遙走向世界、世界聚焦平遙的雙向互動效應,旅遊門票收入增加70倍。這是“正效應”。而所謂“負效應”就是申遺之後,突飛猛進的“旅遊熱”使資源捉襟見肘,不堪重負,結果不僅讓世界遺産累得吃不消,而且還領受了“黃牌”。幾年前,我國“三江並流”、故宮、天壇、頤和園、麗江古城和布達拉宮六處世遺被亮“黃牌”。如麗江古城盲目地將原住的納西族人口遷出來,牽一髮而動全身,打亂了以人類為主體的原生態“生存鏈”。將世遺當做搖錢樹,旅遊開發竭澤而漁,必然付出慘痛代價。

  申遺,是城市文化的一次再認識。文化遺産呵護與傳承的原則,始終還是第一位的。與麗江古城之弊正好相反的是,為了此次申遺,杭州拆除了西湖周邊50多萬平方米有礙觀瞻的違章建築,搬遷了2000多戶居民,減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對西湖近8年的綜合保護涉及生態保護、環境美化、水質治理等多方面內容,恢復1800多處自然景觀。同樣是搬遷人口,意義卻大不相同。秉承“天人合一”哲理,保護始終是西湖景觀秉承的母題。

  申遺,更是民族智慧與存心的考量與體現。據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介紹,截至目前西湖申遺成功,我國共有世界遺産40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産28項,世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産4項,世界自然遺西湖申遺成功産8項。如何走出“呵護—開闢—破壞—再呵護—再開闢—再破壞”的怪圈?如何準確把握“呵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作為民族智慧結晶的城市文化遺産,對它的呵護與傳承同樣需要智慧。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城市文化遺産保護
  • 文化遺産信息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