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鈞瓷燒制技藝的生産性保護:堅守手工製作的底線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6:3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手不離泥,泥不離手”。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上,國家級非遺項目鈞瓷燒制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的技藝展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見他擼起袖子,拿起從河南禹州帶來的陶土,開始在轉盤上拉起坯來。僅幾分鐘,原本硬邦邦的泥土就迅速幻化成了一個造型精美的器皿。能在現場如此近距離地觀看到和泥、拉坯等傳統手工制瓷技藝,讓不少人大開眼界、直呼過癮。
  
       鈞瓷始燒于唐代,成熟、鼎盛于宋代,是我國古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以自然窯變呈現藝術效果的瓷種。自然窯變打破了中國高溫陶瓷單一釉色的格局,經自然窯變形成的“釉色”“紋路”“釉畫”堪稱三大奇跡。鈞瓷也以其“鈞無雙”的特質成為瓷器世界裏的一朵奇葩,獨特的窯變效果不但讓每一件鈞瓷作品都美若天成,同時也由於窯變反應的隨機性,在世界上找不到兩件花紋完全一樣的鈞瓷。因此,在坊間流傳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説法,講的就是一種火候的藝術。“傳統的鈞瓷燒制技藝難就難在對火候、溫度等燒制因素的準確把握上,這種能力只有通過言傳身教和多年的實踐才能真正掌握。”任星航説。鈞瓷燒制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志則十分注重對每一道工序的嚴格把關,“鈞瓷的生産工藝極為複雜,從選料到燒成,72道工序道道都是坎,無論哪道工序出現紕漏,都可能前功盡棄。”

       任星航是著名鈞瓷專家任堅的兒子,是任氏鈞瓷的第七代傳人。新中國成立後,任堅曾主持過鈞窯廠的恢復生産工作,任星航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鈞窯傳統燒制技藝十分癡迷,在鈞瓷窯爐的建造、釉料配製等研究領域多有建樹。他始終記得父親臨終前的囑託——“把鈞瓷幹幹”(方言,意為幹下去)。帶著這樣一個情結,面對傳統柴燒鈞瓷製作技藝瀕臨消亡的現狀,自1999年開始,任星航潛心研究,用十幾年的時間逐一還原了在各個歷史時期産生過重大影響的鈞瓷窯爐,恢復了古老的柴燒技藝。任星航説:“要傳承和發展鈞瓷,就應該在研究和參考傳統經驗的基礎上抓住藝術的魂,找到其根本所在。”據悉,作為鈞瓷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早就著手培養新生力量,收徒傳藝,現已擁有幾十名傳人,這些弟子已逐漸發展成為禹州鈞瓷界的中堅力量。
  
       如今,由兩位代表性傳承人領導的河南省禹州市楊志鈞窯有限公司和星航鈞窯有限公司,都已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他們在當地積極開展核心技藝的整理、記錄、建檔和實物徵集等工作,在生産上堅持核心技藝和既定流程不改變,以傳統技法製作産品。
  
       對於今後生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楊志説,他會堅守手工製作的底線,同時也會引入一些現代的設計理念。“在發展中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從事非遺産品的生産,與其他的市場開發不同,我們還肩負著傳統文化的傳承使命,要把這一藝術形式原汁原味地傳下去,這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有時還需要忍受寂寞和孤獨,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好薪火相傳的接力手。”

       為了確保鈞瓷燒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禹州市委、市政府在保護、傳承、發展、規範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了中國鈞瓷研究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中國鈞瓷文獻特藏館、中國鈞瓷窯爐博物館,連續舉辦了7屆中國禹州鈞瓷文化藝術節,不斷加大對它的傳承、保護力度。
  
       在推進鈞瓷産業化的過程中,禹州市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規模化、品牌化生産,提高他們的組織化程度和經濟收入。目前由全市160多家企業組成的鈞瓷産業集群,年産鈞瓷230多萬件。近10年來,先後有48種360多件鈞瓷珍品登上博鰲論壇、上海世博會等重大的國際交往舞臺,並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和國際友人。為了不斷提高傳承、創新能力,禹州市還設立了鈞瓷發展獎勵基金,組建了鈞瓷研究所,開辦了陶瓷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探索鈞瓷燒制新工藝,先後獲得國家專利43項。
  
       從小作坊向品牌企業發展,從鈞瓷生産企業向鈞瓷文化産業集群發展,河南禹州正在進行著非遺生産性保護的有益嘗試。

熱詞:

  • 國家級非遺
  • 鈞瓷
  • 燒制技藝
  • 手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