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馮遠: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改革文化發展方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16:5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馮遠(資料圖)

       文化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品格,既凝聚國民人心,又事關民生福祉,所謂“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的創新發展將有利於國家、民族品格的重塑與再造。同時,文化在今天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建設建議從三方面下功夫:

       1、穩步發展文化事業,是“十二五”時期提高國民素質,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均衡發展和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由於在可預見的歷史階段中,文化發展建設必須依靠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納稅人的貢獻,依靠政府財政主渠道投入的持續增長,因此,建議政府在財政預算中確定相應的投入比例,承擔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以保障國民享受基本的文化權益。同時,通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産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激活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的發展潛力。力求做到確保一塊、增強一塊、大力扶持一塊。

       2、保障文化民生需求,是“十二五”時期兼顧多元主體利益、實現文化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我國經濟東、西部地區差異較大,人均收入仍不高,民眾支付能力有限、消費意願不足、實際需求和有效供給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成為制約文化需求驅動型增長的原因,這就需要創造條件加快發展服務性文化事業、消費性文化産業,拉動投資、擴大需求、刺激消費。

       3、轉變文化管理方式,是“十二五”時期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建設法制型、服務型管理體制機制的重要任務。

       打破條塊分割,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改變投資分散重復,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實現行政範圍內決策、執行、監督分開,以增強公共權力行使的有效性。一是進一步區分政府與社會、與市場的邊界,使政府職能嚴格限定在市場和社會解決不了問題的領域;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育、扶持微觀文化主體和社會組織,注重發揮社會組織與企業各自的優長,及時總結經驗,從而為轉變文化發展方式、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範例,創新具有普及意義的制度設計。

       關於立項並啟動《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建議

       新擴建的國家博物館於今年三月向社會開放,其以體量達20萬平米的空間,成為當今世界最大、最現代的國家博物館。另據了解,擬議中體量達9萬平米的國家美術館也正進入設計方案論證。這兩個新館的內庭空間高廣宏闊,均達世界一流水準,因此,能否收集購藏並展示相應水平、質量與體量的藝術品、文物展陳品,向國內外觀眾遊客展示中華民族的創造實力和燦爛文化,成為該兩館今後的重要任務。

       在有據可考的中華五千年編年史中,中華民族上演了一部波瀾壯闊、盛衰興替的宏大史劇。其中無數重大的歷史史實、事件、傑出的歷史人物和創造發明,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通過形象化的藝術創作“助人倫,成教化”,鼓舞人,感染人,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構建和諧文化;有利於培育文明風尚,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有利於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有利於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塑造國家的文化形象。

       1. 工程的基本構想:

       依託豐富的歷史素材和典籍史料,運用造型藝術的形式,即歷史繪畫、雕塑的方式再現表示出來,在繼《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化部、財政部主辦)之後,組織美術界專業骨幹,實施《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用8-10年時間精心遴選並創作完成130-150幅(件)左右(題材為史前文明至鴉片戰爭)的美術作品,使之成為上下部姐妹篇,合起來成為一部圖像藝術的中國歷史。用於陳列在國家博物館、美術館、大會堂等重要場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 工程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實力大幅增長,這為文藝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廣闊空間。但如何進一步體現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形象,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拿什麼文化成果向世界展示,讓世界更多的了解認識中國,拿什麼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等,都離不開一大批真正能夠體現民族精神、時代特徵的主旋律藝術作品的創作生産。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建設與管理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文物藏品遠遠豐富於形象的圖文史料,美術館的藝術藏品僅限于十九世紀末葉以來的近代作品,博物館、美術館均缺少大型,尤其是系統、系列的歷史題材藝術展藏品,這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也與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文化大國的地位及形象極不相稱。

       由國家投資,集中相應財力和資源修建代表性博物館、美術館,有計劃的收購、收藏一批代表性作品,包括採用規劃選題、政府採購的方式有計劃的組織重點藝術創作,在現階段是較為有效也是較為經濟的做法。

       3. 工程的可行性:

       2009年,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據了解該工程耗資僅為1.2億人民幣,相當於國內高速公路一公里的造價,但該工程完成後産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則難以估量)完成並向公眾展示以來,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各地的效倣。在此基礎上,策劃組織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財政部、中國文聯聯合實施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在取得前者經驗和積極成果基礎上,進行的主題內容更為豐富,表現形式更為多樣的一項有利於國家文化建設,且財政投資不大、實際效果將十分顯著的建設性藝術工程。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美術創作、研究、展覽活動如同其它文化藝術事業一樣,呈現出越來越繁榮活躍的趨勢。廣大美術工作者堅持深入基層,關注社會,反映生活,積極探索創新藝術形式,風格語言,積極開展對外藝術交流。一批擅長創作歷史題材作品的美術家正富盛年,一批青年新銳也正以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而脫穎而出。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創作一批具有民族風格、時代精神、中國氣派的中華文明歷史畫(雕塑)作品將是完全具備條件的。 

 (馮遠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文聯副主席、美術家)

熱詞:

  • 馮遠
  • 文化
  • 發展
  • 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