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雙廟渚蠶花水會 |
桐鄉:蠶桑舞春秋 非遺結碩果
“桑拓綠陰肥,千樹翳夕霏。機聲交軋軋,燈火競輝輝。”這是對浙江嘉興桐鄉綿延數千年“栽桑養蠶織絲”歷史的真實寫照。浙江省桐鄉市是全國知名的蠶桑之鄉,長期以來,蠶桑習俗已經融入了桐鄉百姓的生活,一些由蠶而起、因蠶而慶、為蠶而狂的傳統習俗一直保留至今。2009年9月30日,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桐鄉蠶桑習俗作為“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的一個子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剝絲綿 |
“非遺保護使命光榮, 責任重大”
桐鄉歷史悠久,人文淵藪,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幾千年來,桐鄉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世代相承,集中了桐鄉先輩的智慧,見證了桐鄉的歷史文化變遷,凸顯出極具代表性的蠶鄉風情和水鄉特色。正如該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徐春雷所説:“羅家角先民,操石器創稻作文明;濮氏家族,執木杼興絲綢之業;張楊園重實踐譜農耕經典;呂希周為民利建水利之功。”桐鄉蠶桑生産習俗、桐鄉茶館習俗等無不具有桐鄉人文的獨特性,並帶著桐鄉先民傳統生活方式的印跡;藍印花布印染工藝、濮綢絲織技藝等一大批手工技藝項目充分體現了桐鄉先民傑出超凡的智慧;桐鄉三跳、桐鄉蠶歌等拖曳的唱腔與悠揚的曲調吟唱著桐鄉人們的心聲。
面對如此豐富的非遺資源,桐鄉市非遺保護工作者深入基層、辛勤付出,常年奔走在非遺保護的第一線。桐鄉蠶桑習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背後,正是桐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孜孜不倦辛勤付出的最好印證。桐鄉市文化館館長有句口頭禪,“非遺保護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自始至終,我們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從事非遺保護工作的”,表達了桐鄉非遺工作者共同的心聲。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桐鄉已有1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桐鄉蠶桑習俗)、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軋蠶花、高桿船技)、1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43個嘉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89個桐鄉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近年來,在桐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直接領導下,桐鄉非遺保護借乘“文化名市”創建的東風,以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為起點,依託自身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優勢和獨樹一幟的蠶鄉、水鄉特色文化,通過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申報、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場館、打造非遺經典景區、促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交流、舉辦“文化遺産日”活動、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等一系列工作,在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績,成為浙江省非遺保護工作的典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