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動漫 >

漫畫家怎樣煉成?我們對漫畫真的存在偏見?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16:5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趙旭正在一家國內動畫公司的展位前投遞簡歷。他是中央美術學院動畫係本科畢業,日本東京造形大學動畫碩士,之前已在日本的動畫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選擇回國是因為“日本地震、父母擔心”。

  作為第十二屆世界漫畫大會暨北京國際動漫周的活動之一,這是北京地區第一次舉辦動漫遊戲行業的專項人才招聘會,大部分入場券贈送給了動畫專業學校的學生,像趙旭這樣自己來應聘的並不多。這一天的北京颳風降溫,招聘會原計劃下午3點結束,2點就開始有公司陸續撤攤。組織方説:“共送出1萬多張入場券,來了近5000人。”

  趙旭對自己的應聘很有信心,因為他已經在日本的動漫公司完成了入職培訓,而國內公司都想招一個能立刻開始工作的人。趙旭説:“我能體會到國內動漫專業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嚴峻形勢,我的很多同學都轉行做了其他工作。”

  學校只負責教學,單位又想要“熟練工”,動漫人才從學校走到工作單位,之間銜接似乎少了一環。

  “漫畫新人可以由老師向雜誌社推薦,也可以自薦,但一直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是雜誌社設置的漫畫獎項。”前來參加世界漫畫大會的日本動畫協會理事長松谷孝徵先生,在談到日本漫畫人才的培養時這樣説。

  日本最著名的漫畫雜誌《少年跳躍》,早在1971年就設立了以手冢治蟲命名的“手冢賞”。新人出道後,會由雜誌社進行專門的宣傳和培訓,並配有專業編輯,幫助漫畫新人寫故事。而在中國,漫畫雜誌的“黃金時代”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雜誌《畫書大王》單期銷量在60萬本以上。經過1998~2004年的低谷後,《漫友》等雜誌在2005年興起。這些雜誌雖然也有新人選拔,比如《漫友》的金龍獎、《知音漫客》的“漫畫新人王”等。但是中國的動漫江湖一直沒有權威性獎項出現,而且新人獲獎之後除了一紙證書,雜誌社幾乎沒有後續培養計劃。

  對中國漫畫行業缺乏成熟培養模式的現狀,曾成功塑造“阿狸”這一動漫形象的漫畫家徐瀚表示:“國內還沒有一個像《少年跳躍》一樣成熟的雜誌連載平臺,沒有大平臺和大獎項,就選拔不出有潛力的作者。”

  除了培養模式,講故事能力也是漫畫家必備的重要技能,而當下,越來越多的漫畫創作者繪畫技能已爐火純青,但其筆下的故事卻甚是乏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動畫專業在課程設置時較多考慮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大一是和美院其他學生一起上造型類的基礎課程,大二到大四上午學習動畫專業課程,下午會有全校性的必修公共課,涉及文學、哲學、歷史等多個學科。

熱詞:

  • 藝術臺
  • 動漫
  • 漫畫
  • 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