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動漫 >

中國動畫:基地比公司多 沒預售市場風險高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16:4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9日,憑藉《中華小子》拿下2007年中央電視臺與法國電視三台收視冠軍的著名動畫製作人張天曉,在上海舉辦的“國際視野下的原創中國動畫論壇”上指出,中國動畫要迎接國際挑戰,必須要做自己獨特的藝術,要用中國精神和世界語言相結合來創作本土動畫。

  走向國際舞臺——了解世界,更要了解中國

  “中國與國際交流越加頻繁的今天,我們的動畫要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接受國外專業動畫製作的挑戰與指導,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張天曉説,“在動畫製作上,我們必須要了解世界,更要了解中國。”

  中國大城市的生活環境與國際大都市越來越相似,但是動畫生存環境卻完全不一樣。張天曉通過長期與國外合拍動畫的實踐,總結出國內外動畫環境的區別。他分析,海外成熟的動畫運營模式是這樣的:正式拍片前有樣片預售;電視臺參與投資,或支付高額版稅;衍生産品産業鏈完善。相比較而言,中國傳統動畫在吸引投資商投資,或自行投資製作動畫等方面,産業鏈存在着諸多缺陷,我們的製作成本高、風險大,雖有政府熱情扶持,企業造血功能並不健全。

  張天曉分析“動畫在正常播出渠道無法收回成本,許多播出是零回報。一部動畫片投資非常大,但目前靠把動畫片賣給電視臺來收回成本基本很難,因為電視臺認為,動畫片是為衍生産品做廣告的一個片子,有的電視臺不但不給錢,還要倒貼錢才肯播,這是一種非常不良性的狀態。”

  此外,中國動畫基地比公司多,公司比作品多,動畫企業不以市場為導向,沒有預售機制,存在極高的市場風險。這些都是中國動畫的軟肋。

  中國去年生産22萬分鐘的動畫片,而日本去年僅僅生産了8萬分鐘片子。“我們絕對成為世界動畫大國,卻不是強國。日本動漫在世界上影響有多大,我們又有多少影響力呢?”張天曉透露,22萬分鐘的片子中國電視臺能播的片子只有2萬分鐘。

  迎接市場挑戰——想到難題就要去克服

  中國動畫要想得到長足發展,能夠與國外競爭,必須面向市場。在動畫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建立完整的動漫産業鏈。張天曉以日本動漫産業舉例,“一部很火的動漫作品,從連載漫畫、出版單行本、拍攝動畫連續劇,到拍攝劇場版,軌跡非常清晰,在幾百部、幾千部漫畫作品中受歡迎的作品才拍成動畫。” 張天曉認為,中國沒有漫畫基礎,在這個産業鏈上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環。對於“中國也存在過連環畫”這樣的質疑,張天曉説,中國的連環畫與日本、美國、歐洲的漫畫完全是不一樣的,“中國老的連環畫還是以一幅畫配文字説明,而不是像電影故事一樣的漫畫,沒有鏡頭感與蒙太奇意識。”

  完善的市場機制需要有版權意識,版權保護對動畫形象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也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創造出讓孩子們追捧的本土動畫形象。”張天曉舉例,國外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等,在人們心中是非常經典的形象。中國動畫形象在國際舞臺上能夠成為明星的,恐怕只有一個孫悟空,然而這個唯一讓世界兒童知道的動畫明星,卻是沒版權的。“美影廠就拍了不止一個‘孫悟空’,《大鬧天宮》、《金猴降妖》等等,中央電視臺也拍了《美猴王》,孫悟空的形像是模糊的。”張天曉説。

  張天曉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大家分享。他説在構思《中華小子》時,希望能表現中國功夫,但電視臺又不能播放暴力鏡頭,最終集思廣益,形成了以智取勝、追求中國功夫的美感風格。“遇到難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難題卻不盡力克服它。”

  建立美譽品牌——創作不能變成生産

  “我們必須打造中國動畫品牌,並且是具有美譽度的品牌。”張天曉認為,中國現在的許多動畫,包括《藍貓》、《喜羊羊》,可能知名度很高,但是美譽度不夠,就不能構成品牌。他們的周邊産品很多,但太過急躁,沒有先樹立好品牌形象,一下子透支了十年二十年後的東西,與日本的“機器貓”,韓國的“中國娃娃”相比,缺少競爭力。“品牌可能會被盜版,但我們要致力於推出自己極致的東西。就像蘋果一樣,一直被模倣,卻從未被超越。”

  做動畫片不能只追求數量,“你可以用10年、20年時間打造一部片子,能夠體現你的思想、你的水平。中國現在雖然做了22萬分鐘,卻比不過一部《大鬧天宮》。”

  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動畫風采的時候,創作者腦中需要時刻存在一個“大文化”概念。張天曉認為,這個“大文化”,包括了“大中國文化”與“大世界文化”。比如,以少林為背景的動畫中並不需要只講少林功夫,許多人根本無法區分少林功夫、武當功夫,或是其他派別的功夫,甚至外國人無法區分中國功夫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武術。張天曉曾經聘請一個法國人畫動畫臺本,法國人卻把中國元素全都畫成日本元素,“我們要做的,只是把‘大中國文化’向大家展示明白就可以了。”同時,中國動畫不必排斥國際化的製作營銷團隊,用中國元素作為基礎,並運用國際“大文化”的語言拍攝,可以讓國外觀眾接受得更加容易。張天曉的《中華小子》劇本就是請國外編劇修改,而片尾極具中國特色的作曲也出自法國作曲家之手。

  “我們很高興能看到一部非常東方風格的時尚動畫片,而且又不是日本風格的。”當迪士尼歐洲區總裁這樣評價《中華小子》時,創作團隊非常振奮。在他們看來,只有獨創的才是屬於自己的作品。“為什麼國內許多動畫跟國際市場無緣,因為我們太多的東西都是學別人的,學日本,學美國,那觀眾何不直接去買日本、美國的東西呢?”張天曉認為,“ 出色的動畫人不但要創造出區別於其他人的不同風格,還要不斷追求與自己不同的風格,如果總是重復同樣的模式,就變成生産了,人就變成機器了。”

熱詞:

  • 藝術臺
  • 動漫
  • 動畫
  • 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