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傳承保護面臨窘境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8日 16: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沙欄嚇村300多年的歷史中,沙頭角魚燈舞都是由男子演繹

       以“巡遊”“展演”加深市民對魚燈舞的認識,以“論壇”探討魚燈舞的保護與傳承。9月8日,在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中英街回歸廣場,以“魚”唱主角的“首屆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盛大啟動。在廣州番禺沙涌村的鰲魚舞、潮州鯉魚舞、河源連平高莞的鯉魚舞的交相輝映下,沙頭角魚燈節為市民奉上了一席魚文化的饕餮盛宴。然而,“首屆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也透露出許多隱憂——

       女子參與演出, 非遺傳承人不認同

       沙頭角魚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是沙頭角沙欄嚇村吳氏族人的祖先,根據當地民間元宵“張燈作樂”的習俗和早期從事海上捕撈的體驗,而創造出來的民間舞蹈。300多年來,流行于深圳沙頭角及香港新界沙頭角一帶,是沙欄嚇村民逢年過節、拜神祭祖、喜慶豐收的必備節目。魚燈舞從魚燈的模樣看,大多是角魚、火點魚、丁公等近海淺水魚類,還有紅鯉、青鯉等淡水魚。魚燈舞一般在晚上進行,表演場地不需其他燈光,舞者低馬步俯身曲背,巧妙地藏于魚燈背後,主要突出魚燈的形象、魚燈的舞姿。傳統的魚燈舞在新魚燈啟用和每次表演之前祭祀,均有一套儀式,具有較強的民俗性。

       沙頭角魚燈舞有一個特色:清一色的男子舞蹈。在沙欄嚇村300多年的歷史中,只有男子才能參加魚燈舞演出,而且在開光儀式上女性家族成員都必須回避。而如今,舞臺上涌現了各種版本的魚燈舞,如女子版、少兒版、男女共舞版。沙欄嚇村村長吳天其對此頗不認同:那种女子像走模特步一樣扭來扭去的魚燈舞表演簡直就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一種侮辱。吳天其還表示,如果要用“沙頭角魚燈舞”的名稱,就得遵循它所獨有的傳統。

       魚燈製作技藝失傳

       經過20多年的蒐集整理,沙頭角魚燈舞保護與傳承已經卓有成效,但還有很多內容需要挖掘,比如魚燈舞的鼓點、龍蝦和烏賊魚的表演。讓人遺憾的是,原有烏賊魚噴墨的表演,以及魚燈製作技藝已經基本失傳,如今的魚燈都是請民間工藝廠製作。沙頭角魚燈舞的傳承人,也是深圳市唯一一個國家級傳承人吳觀球對此深表遺憾。

       9月9日,在“共築美好精神家園——魚燈舞的傳承與保護論壇”上,鹽田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鄧小偉説,通常扎一個魚燈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上世紀90年代初,沙欄嚇村還有兩個村民會扎魚燈,一個是70多歲,一個是80多歲。但那時人們對魚燈舞的保護意識沒有現在強,後來唯一一個會扎魚燈的村民鐘保也已離世。所幸的是,移居英國的鐘保的兒子,正在致力於中英文化交流,若能加強與他的溝通,或許能挖掘出魚燈舞的更多內容。

       沙欄嚇村有20多戶已經移民到英國等國,但他們對家鄉傳統的魚燈舞仍然情有獨鍾,每年魚燈舞演出,很多華僑會從國外趕回來參加。鄧小偉説,如果沙頭角魚燈舞能走到英國與那些曾經從沙欄嚇走出去的華僑交流,對挖掘保護魚燈舞將有一定的幫助。而且,香港也還有一些老人見過魚燈舞表演,尋找這些知情人也將對魚燈舞的完善大有裨益。

       打破“不外傳”的保守思想

       傳承人缺乏是很多非遺項目面臨的問題。此次魚燈節上,河源鯉魚舞傳承人林宜歡也表達了對該非遺項目的擔憂:多數年輕人已外出打工,政府關注力度也不夠。

       作為僅有300多名村民的沙欄嚇村來説,沙頭角魚燈舞的傳承同樣令人擔憂。吳天其介紹,魚燈舞在傳承過程中存在三大困難:首先,見過全套原版魚燈舞的老人已經不多。其次,村中後輩越來越少。沙欄嚇村位於中英街社區內,毗鄰香港,很多人在香港工作,常常深港兩地跑,排練時大家能湊在一起已經非常不容易。再次,挖掘和保護魚燈舞,一年至少需要經費二三十萬元,這筆開支難以落實。吳觀球也很擔心傳承的問題,他説,老一輩已經有心無力,發動年輕人來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可是,就在這樣一個保護傳承意識很強的沙欄嚇村,村民對吳氏特有的沙頭角魚燈舞顯得“愛護有加”。因為傳內不傳外的保守思想桎梏,他們不願意把魚燈舞傳授給非本村人。但隨著近幾年政府對該項目越來越多的重視與宣傳,也因為沙欄嚇村後輩傳承人較少的現狀,為了讓魚燈舞不失傳,他們已經打破不外傳的保守思想。

       構想沙欄嚇村非遺生態園

       沙頭角魚燈節作為深圳首個以非遺項目命名的節日,它的成功舉辦,對於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調動市民保護非遺的積極性,探索非遺的保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沙頭角魚燈舞要怎樣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在論壇上,原深圳市群藝館副館長黎喬築提議,以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方式,把沙欄嚇村打造成獨具鹽田特色的非遺文化生態園。他認為,關於“魚燈舞的傳承與保護”的所有問題,可歸納為人、財、物和傳承等方面,非遺文化生態園的建成,將解決魚燈舞資金匱乏、後繼無人等諸多難題。沙欄嚇村不僅有魚燈舞,還有客家山歌、天后宮、九簋菜等傳統民俗文化。對於非遺文化生態園的構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館長孫霄十分贊同。

熱詞:

  • 沙頭角
  • 魚燈舞
  • 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