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藝術品市場是窄眾的事情,卻是大眾的新聞,面對如今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億元作品越來越多,普通人和投資者各懷不同的心態,普通人關心的是價格的熱鬧,而投資者關心的卻是價格的高低,進一步來説:如果投資,能否賺到錢?
絕大部分投資者對藝術品市場心裏都沒有底。根本的原因是藝術品市場太另類了。無論理論上,還是現實中,總可能存在這樣的狀況:任何時點任何價位買進一件作品都存在賣不出去的風險。因為藝術品既不是生活必需品,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可有可無的物品,不是“想有”,他就必須去買;也不是大眾消費品,不存在大批量的供給和大批量的需求,也不存在經常性的交易,不是你不買,他就會買。投資者心態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卻擔心價格越來越高。
現在提到藝術品價格,大家都習慣用“天價”形容。在一些人眼裏,購買這些天價作品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藝術品天價其實很合理,很正常。市場上,有人願意賣,有人願意買,兩廂情願,只要不存在強買強賣,只要不存在欺詐行為,只要不違法亂紀,不危害社會和危害他人,不管成交的價格有多高,交易都是合理的,都應予以肯定。無論藝術品天價有多高,都是市場的價格。
在西方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藝術品市場一般可以劃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畫廊、藝術博覽會等屬於一級市場,拍賣會則屬於二級市場。藝術家的作品一般要經過畫廊的檢驗,然後才會上拍賣會拍賣。一級市場提供各種流派、各種風格、各種水平、各種題材的作品,數量相對要充裕,因此藝術品價格相對偏低,至少遠遠沒有達到天價的地步。這個市場要考慮買家或藏家的承受力,漫天要價並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經過市場篩選之後,得到社會認可、並具備了一定社會知名度的藝術家變得越來越稀少,作品量也越來越少,這時候,很難輕易在畫廊裏購買得到這些人的作品。這就意味着存在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當大家都想要買一件東西的時候,如何定價就顯得很棘手。賣家既要想著能使作品順利售出,又想著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果價格定高了,賣不出去,而反之,定低了,會覺得吃虧。既然一件作品有多人想擁有,那麼誰出的價錢高,就歸誰,拍賣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因此,拍賣會是藝術品價格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場所。也就是説,不好確定值多少錢的藝術品一旦放到拍賣會上,通過競買的機制,最後就形成了它的市場價格。
西方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供需決定價格,當供給一定的時候,需求增加,價格就會提高;當需求一定的時候,供給增加,價格就會下降。這裡的供給和需求,背後都有很多供給者和需求者,供求曲線是很多的供給點和需求點構成的。藝術品市場與一般市場不同之處在於,一件作品在拍賣上自行構成一個小市場,每個市場供給確定(即只有一件作品),需求不確定(即需求存在於場內外)。在這個特殊的市場裏,我們不難發現,一旦市場需求增多,作品的價格就會往上漲,在拍賣會上體現出來就是不斷有人出高價。我們在拍賣會中經常看到,一件作品如果同時被兩個人看中,在兩人的競價中價格一下子就高上去了。
雖然拍賣會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但當競買人適可而止的時候,價格也就最後確定了。關鍵是,競買人怎麼知道適可而止是什麼時候呢?這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競買人的資金實力,二是競買人對作品的預期。至於資金實力,不用解釋大家都明白。至於作品的預期,藏家的預期可能是對藝術、對美的追求和滿足,投資人的預期可能是對作品未來升值的期待。這兩個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的,沒有資金,有再大的預期都不足以形成價格;有資金,但預期不夠強烈,也不會促成價格的最終形成。
拍賣會對藝術品價格的形成十分關鍵,拍賣會形成的價格一般説來比較真實反映了作品的市場供求關係。但也有例外的情況發生,比如拍賣的那天,有心競買的人未能到場,錯過了拍賣時間,此外還有自賣自買的假拍,這些情況都不能真實反映作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