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動漫 >

“巴巴爸爸”創造者:“巴巴變”靈感源自玩泥巴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2日 16:2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巴巴爸爸

  “你們好,我是巴巴爸爸的爸爸。”一頭銀發,穿著與巴巴爸爸同樣粉紅色襯衫的德魯斯泰勒用中文向萬千看著巴巴爸爸長大的中國讀者打著招呼。前天,這位風靡全球的“巴巴爸爸”的創造者和他的兒子托馬斯泰勒來到北京。幽默的父子倆,講起創作巴巴爸爸背後的故事。原來,“巴巴變”靈感緣自玩泥巴,而對於什麼才能成就經典,泰勒的回答為“人的熱忱”。

  巴巴爸爸從桌布上跳出來

  20年前,巴巴爸爸的動畫片在央視“七巧板”欄目中播出時,儘管每期只有短短五六分鐘,但這些只要一聲“可裏可裏可裏,巴巴變”就可以變成任意形狀的小人,還是成了當時電視娛樂生活匱乏的孩子們至今珍藏的一個溫馨的夢。接力出版社于2010年初幾經週折終於引進出版了“巴巴爸爸經典系列”中文簡體版,一年多的時間,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冊。談起是否知道巴巴爸爸在中國擁有如此多的粉絲,泰勒笑道:“我知道,因為有網絡。每個星期都有好幾百封從中國寄來的讀者來信。他們有時候寫信説,我的孩子兩三歲,他們很想多知道一些巴巴爸爸的事情。”

  粉紅色的巴巴爸爸是如何誕生的?巴巴爸爸一家變形本領的靈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他們有七個孩子,不是六個也不是八個?泰勒説道,巴巴爸爸其實是從桌布上誕生的。他的法國妻子安娜特是個建築師,他們總是和一群朋友在巴黎的咖啡館裏討論聊天。當時身為美國人的泰勒,法語還不太好,就在咖啡館的一角,拿著畫夾,隨手畫畫。這時,他看到一位媽媽領著一個孩子,孩子手上舉著一支粉紅色的棉花糖。受到棉花糖的啟發,泰勒在桌布上勾勒出了巴巴爸爸這個形象的雛形。“安娜特也畫給我看,我們就互相畫著玩。把整個桌布都畫滿了。就在這一次互相交流這些畫的過程中,産生了巴巴爸爸。”在法國,棉花糖就叫“巴巴爸爸”,因為法國的棉花糖都是粉紅色的,所以巴巴爸爸也是粉紅色。

  玩泥巴玩出“巴巴變”

  而對於“巴巴變”的靈感,泰勒笑道,很多人問過他這個問題,也許靈感就來源於和孩子們的遊戲中。“以前我也看到過一些人為了吸引小孩子,會學鴨子叫,也用手勢做一些變形,實際上這也是人的一些變形。我們還經常跟孩子一起玩泥巴,陪孩子開心。”

  “巴巴爸爸只變形,但是它體積不變,就好像玩泥巴一樣。我和安娜特用那些泥巴做了很多的形象,成百上千的形象。安娜特做碗、做茶壺做得非常好。可能無意間變形的想法就是從玩泥巴出來的。如果你有孩子的話,很自然的,你捏一個東西,孩子也可以繼續捏,就可以跟孩子交流。對孩子來説,這是非常好的方法,能跟大人一起做活動。還有巴巴爸爸跟那些動物很友好,跟它們更親近,就變成它們的形狀。”泰勒的兒子托馬斯回憶道,在動畫片播出前,他的爸爸媽媽兩人自己用泥巴做“小型電影”,是自己做著玩的。“我就無意間在地下室發現了那種還是很老的泥巴做的電影。”至於為什麼巴巴爸爸有七個孩子,泰勒笑道,不同的顏色也限制了寶寶的數量,比如藍色與黃色的對比,“不可以做一個深藍的寶寶再做一個淺藍的寶寶。”

  小團隊創作保持情感溫度

  對於一個動畫形象如何成為經典,泰勒説了一個關鍵詞:“人的熱忱”。“我們至今還是一個小團體很用心地在製作,對整個片子的熟悉度和感情都很親切。現在很多動畫都變成工業化了,20人一個團隊,做故事創作,背景又是另外20個人一個小組,動畫又是一個20人的小組。即使是很優秀、很經典的創作也是一個團隊100多個人甚至是幾百個人做出來的。巴巴爸爸受歡迎,還是歸功於我夫人安娜特的個性,是她的人品、善良的性格在打動人心,這種附著著個人性格和人與人交流溫度的東西,是工業化很難達到的一點。大的製作工廠,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創意,又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寫語言。比如有一個人創意説需要畫動物,那些藝術家就會畫一些動物。畫那些動物的時候,他們不會讓動物們笑起來,因為不知道應該不應該笑,他們只是接到一個命令。”對於這部至今已創作150集、前45集在中國播出的動畫片,托馬斯説道,至今只有10個人的小團隊在創作,法國電視一台和日本的NHK電視臺還在邀請他們做新的系列,小團隊至今還是有市場的。

  絕不因商業再衍生形象

  誕生於1970年的巴巴爸爸,現在進入了這個信息化的大時代。泰勒那個很會玩電子遊戲的兒子托馬斯,對新科技很感興趣,對3D動畫很在行,也在用電腦技術幫助父親繪畫。但他認為,用科技“武裝”巴巴爸爸的經典形象,是要有“度”的。“我對技術很感興趣,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創作,我不想改變任何巴巴爸爸的形象,因為這已經是很經典的了。我用高科技只是在製作經費上現在可能會降下來,節約製作經費。巴巴爸爸的原始形象不會改變,我覺得高科技只是對動畫片的一個支持,但不會作為主導。”托馬斯表示,在巴巴爸爸前四本書創作出來的時候,所有的形象就已經固定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保護這個形象。有的動畫片會根據原始經典形象製造一些新的形象出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商業,為了造一些玩具好賣。“這些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保持巴巴爸爸的靈魂,核心家庭完全不會再變。”

  好電影不需“3D眼鏡”包裝

  最近幾年變形金剛、藍精靈、加菲貓被搬上大銀幕,掀起了一股電影動畫的“復古”風,對於巴巴爸爸如果被搬上大銀幕怎麼製作的問題,托馬斯表示,現在已經在和一個好萊塢的公司談這樣的製作,並補充道,“但是是法國的製片人,即使以後跟好萊塢談成了,做電影出來,我們絕對不會做真人版的。我覺得真人版的離我們的動畫太遙遠了。而且我們讀者的主要的年齡群是2至5歲,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不適合戴上眼鏡看3D,否則對他們的眼睛是不好的,我們會用3D的技術,但是看上去還是2D的,不需要戴眼鏡看3D。我個人也不太喜歡戴眼鏡看那種3D,對眼睛不好,看起來也不太真實。好的電影不需要3D來包裝。如果戴上眼鏡的話,實際上你會失掉一些色彩,我們製作團隊做的時候,為顏色花了很多精力,戴上這個眼鏡,這些工夫就全都浪費了。”

   ■巴巴爸爸小花絮

  泰勒父子倆可愛的性格,就如憨態可掬的巴巴爸爸一家,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托馬斯就説:“太喜歡中國食物了,昨天,我們一天都呆在飯館裏。”泰勒則説:“讓我來告訴你們我最喜歡中國的什麼,是電動自行車,它很環保,因為巴巴爸爸喜歡藍天。”

  泰勒還特別為中國讀者畫了一幅“中國式”巴巴爸爸,畫裏巴巴爸爸在教孩子認字,巴巴媽媽變成了小黑板,上面寫著“咏鵝”,中間站著個中國小男孩,就是寫出《咏鵝》的小詩人駱賓王,愛畫畫的巴巴伯用毛筆寫著中國字,最愛漂亮愛打扮的巴巴貝爾變成了一隻小鵝。泰勒舉著這幅畫,費了好大勁,用中文念著“鵝鵝鵝……”

  托馬斯説自己最像紅色的、愛運動的巴巴布拉伯,因此他此次的中國行也一直被出版社工作人員叫成“巴巴布拉伯”。他説自己小時候愛玩玩具手槍,爸爸怎麼沒畫個愛玩槍的寶寶呢?他還説,小時候從不知道爸爸媽媽是世界知名的圖畫書作家,還以為他們畫的那些都是給他玩的。

  泰勒的父親曾經作為運河專家來到過中國,他告訴過泰勒,他從開運河的人身上學到了比他專業知識更多的東西,比如為人處世的知識。巴巴爸爸的故事裏,也有三集是巴巴爸爸一家來到中國。

  ■巴巴爸爸小檔案

  巴巴爸爸出生在法國。他從土里長出來,但他不是一棵植物,而是一個動物。巴巴爸爸在全世界都很出名。有40多個國家的人都見過他,都喜歡他。第一本《巴巴爸爸的誕生》出版于1970年,書一齣版就受到了英國評論界權威的讚譽,並在同年的博洛尼亞書展上受到廣泛好評。此後,巴巴爸爸很快風靡整個歐洲。1975年,聯邦德國將巴巴爸爸的故事改編成動畫片,並於1981年在美國首播。截至目前,巴巴爸爸圖畫書系列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銷量超過了1億冊。他還曾經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來到中國,迷住了當時中國所有可以看到電視節目的孩子們。

 

 

 

責任編輯:郭諭

熱詞:

  • 藝術臺
  • 動漫
  • 巴巴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