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陜西華陰全力打造“老腔”文化品牌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12: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陜西華陰老腔被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自漢代以來已有2000多年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去年先後在美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內地二十多個城市演出。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主要流行于陜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以皮影的形式進行演出,只需五人就可撐起一台戲:簽手(指揮皮影)、副簽手、前首(主唱)、後臺、板胡。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薄豪邁的氣魄,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

  近年來,華陰市在做好華陰老腔的挖掘、整理、傳承和保護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大老腔的對外宣傳力度,堅持“以文帶宣、以宣促文”,著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使華陰老腔唱響全國,走向世界,名揚海內外。

  2006年,華陰老腔參加話劇《白鹿原》演出一炮走紅,2008年3月,老腔藝人張喜民、王振中被文化部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華陰市緊抓這一機遇,對華陰老腔進行挖掘和保護,成立了老腔保護中心和老腔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出臺了扶持政策、落實了老腔藝人待遇、修建了老腔演藝大廳、組織了老腔培訓班培養後繼人才。同時展開強勢宣傳,開設了“華陰老腔網”,在《陜西日報》等地方媒體進行專題宣傳,並積極做好老腔演出的動態宣傳。華陰老腔先後參加央視戲曲晚會和農民春晚、央視心連心藝術團漢中行慰問演出、上海世博會演出等數百場次,2007年獲得全國第十四屆“群星表演獎”,2010年聯袂央視七套製作了專題片《我們村的故事》及數字電影《高桌子低板凳》,2011年春節前央視國際頻道對華陰老腔進行了長時段集中宣傳。

  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造勢,華陰老腔名氣更大,越唱越紅。去年先後在美國、日本、台灣、香港以及內地二十多個城市演出,産生了較大的轟動效應,今年還將參加西安世園會的有關重大演出。華陰老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必將對陜西民間藝術傳播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