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賞析 >

“申遺”成功代表門票漲價? 莫把文化遺産當財産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11:3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瀋陽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莫把文化遺産當財産

  回顧2010年全國文博行業,會發現一個重要的關鍵詞“申遺”。今年8月,隨著“中國丹霞”成為中國第40項世界文化遺産,一時間中國掀起了“遺産熱”。據統計,目前全國有35個項目正式備選“申遺”,而各地躍躍欲試提出“申遺”的已經排隊到半個世紀後。

  “申遺”後經濟效益“惹眼”

  各地政府在“申遺”上的花費可謂驚人:“中國丹霞”六地共為“申遺”花費十幾億元,而&&的湖南崀山所處的新寧縣,共花了4億多元,而其2008年的財政收入才剛剛突破2億元。 

   2009年,陜西秦陵兵馬俑門票總收入高達16億元人民幣,而河北省清東陵的門票收入也達9億元。文物古跡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帶動GDP的神話,一直為每個“申遺”成功後的地區津津樂道。

  “申遺”成功就代表著門票漲價?

  “申遺”一旦成功門票就漲,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慣例,國內一些世界文化遺産的門票有的甚至已經突破了200元。“申遺”的巨大開支似乎成為漲價的理由。最可怕的是,有些地區雖不是世界文化遺産,價格也上漲,瀋陽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門票仍停留在50元,而北京故宮也不過60元。

  平遙古城1997年“申遺”成功,門票收入從1997年的125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萬元。而雲南麗江1997年“申遺”成功,三年後旅遊綜合收入就達到13.44億元。“申遺”更引發了古建築“復建風”,當前在各地愈演愈烈,尤其一些地區將“復建”視為“發財樹”。以即將過去的2010年為例,洛陽開建考古遺址公園,而杭州也正積極推進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的建設。

  而國外的“申遺”並非如此,根本不是為了提高地方財政收入,更多的是出於對資源保護的選擇,是對遺産保護公約的承諾,是一種責任。目前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中有近50%分佈在歐洲和北美,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省份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世界文化遺産的數量仍居世界前列。國外某地區決定“申遺”的時候,並沒有要想著把投入從門票中收回來,有的甚至取消了門票,比如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産,門票只是象徵性的,合人民幣才一二十元錢,更多的是通過“申遺”來提高文化知名度,從而帶動投資,這才能真正擴大稅源。

  “申遺”的根本在於社會效益

  世界文化遺産被稱為“地球的名片”,是所在國家的榮譽和自豪,“申遺”成功後不能只把目光放在經濟效益上,而是應該看重社會效益。

  一個地區的文化遺産,可以強化該地區對文化生態的重視,並影響著該地區市民的生存狀況、精神面貌。同時,對文化遺産的有效利用,還能夠抵禦外來文化的侵蝕,使那些思想平庸、文化稀薄、格調低下的行為方式淡出。當前,文化競爭力的影響與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推動民族與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文化遺産當成文化財産,文化遺産應擁有自己的尊嚴,應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一個地區最“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