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賞析 >

西藏:非遺項目蓬勃發展 文脈延續後繼有人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10:3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藏醫藥

  編著教材,開放授課

  2007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藏醫藥項目有5名。其中,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傳承人有4名。

  “水銀洗煉法是藏藥的核心技藝,需要35至37天才能加工完成,其間需要幾位專家24小時輪流值班,不間斷加工。”西藏藏醫學院院長尼瑪次仁是水銀洗煉法和仁青常覺配伍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之一。

  由於涉及藏藥配方的核心,加之毒性高,水銀洗煉法在歷史上都是一對一的傳承,這使此項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好在前任院長措如次朗思想開放,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面向藏區廣為傳授。赤腳醫生出身的尼瑪次仁有幸得到老院長的真傳。

  2004年,尼瑪次仁編著了21世紀藏藥專業本科教材,其仲介紹了水銀洗煉法的基本概念和工藝程序,當時引起很多老專家的反對,他們認為把這特殊的工藝公諸於世,是違背傳統的行為。但是,尼瑪次仁的做法受到了學生和學界的歡迎。

  2006年,水銀洗煉法和仁青常覺配伍技藝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得到國家的非遺專項資金扶持後,尼瑪次仁繼承了老院長的風格,採取開放式的教學,鼓勵學校的骨幹教師都參與進來,邊傳邊教,逐步培養了一批高學歷的藏醫藥人才。

  水銀洗煉加工後的製成品叫“佐塔”,是配製珍珠七十、仁青常覺、仁青芒覺等名貴藏成藥不可缺少的原料。隨著此項技藝的推廣傳承,名貴藏藥的産量大幅度提高。

  為了更好地傳承這一技藝,尼瑪次仁還編著了《水銀洗煉法的歷史》,“我希望更多的人學會,把這項造福於民的藏醫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

  唐卡繪畫

  從學院到民間,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16歲的尼瑪瓊達坐在卡墊上,聚精會神地描摹著攤在膝上的佛像。他這樣日復一日練習唐卡的入門課程,已經有一年多了。

  唐卡藝人一般有3個學習階段,第一階段是練習白描,掌握所有的唐卡圖案,第二階段是上色,第三階段是佈局謀篇。至於何時能獨立完成一幅達標的唐卡,就看個人的悟性和勤奮了,少則四五年,多則上十年。

  “他學得很快,圖案快學完了。”格桑次旦看著家裏最小的弟子尼瑪瓊達説。

  格桑次旦是藏族唐卡勉唐畫派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現在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唐卡課。從民間走向大學講堂,格桑次旦有一個不平凡的經歷。

  少年時跟著建築隊維修大昭寺,格桑次旦把寺裏的宗教圖案臨摹了3年,後來就在建築隊擔任畫工,但那時房樑畫的很少,他基本上是個油漆工。改革開放後很多人家開始蓋新房,雕梁畫棟,格桑次旦才終於拿起了畫筆,並拜勉唐派傳人丹巴繞旦為師學習唐卡。

  5年後,格桑次旦學成出師,以畫唐卡謀生。1989年,已開設唐卡課5年的西藏大學擴招生源,聘請格桑次旦擔任教師,和他的老師丹巴繞旦一同教授唐卡。2007年,格桑次旦和丹巴繞旦,一起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除了在西藏大學教授唐卡課,格桑次旦還在家開設了一個班,學員基本上都是經熟人介紹或慕名而來,學費全免。

  現在定做唐卡的人很多,好的一幅唐卡能賣到2萬多元。火熱的唐卡市場催生了大批的學習者,學習唐卡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