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民間美術 >

景泰藍製作工藝及鑒賞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12:2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轉載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銅胎掐絲琺瑯夔龍紋鼎式爐

    “銅胎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公元前發端于歐洲和西亞帝國的掐絲琺瑯工藝,元代傳入我國後,其器型、紋飾、絲工、鎏金等逐漸融入了中國的文化元素。相傳明代景泰年間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因清朝宮廷藝術重器精緻典雅、富麗堂皇的審美,景泰藍為世人所珍視。景泰藍以紫銅做坯,製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瑯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製成。景泰藍造型特異、製作精美、色彩富麗、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景泰藍的製作極為複雜,自古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説。景泰藍既運用了青銅和燒瓷的傳統技術,又吸收了傳統繪畫和雕刻的技法,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宮廷藝術,與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為“燕京八絕”。

    在明朝和清朝中期,景泰藍是在宮內御用監、造辦處製作,供皇親國戚享用。到清朝後期民間開始興辦琺瑯作坊,景泰藍開始作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景泰藍出口始於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海禁大開,景泰藍開始向國外出口,在這種對外貿易經濟的刺激下,民間紛紛開辦琺瑯作坊。


    市琺瑯廠成立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景泰藍是處於恢復時期,其産品造型、圖案、花色大部分承襲了傳統的風格,創新産品極少。70年代以後,景泰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由於國際市場需求量大,企業生産的景泰藍幾乎全部出口,佔當時全國景泰藍出口總量的70%以上。這一時期的創新産品數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産品大部分為傳統造型,花卉圖案也多為牡丹、菊花、梅花,龍、鳳、博古等題材,品種相對單一。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企業的主要市場也由國外轉移到國內。這一市場變化,對景泰藍的發展創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時期創作出了很多如太白瓶、萬秋瓶、斯坦瓶、阿蘇壺、北京四合院系列及有一些突出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的人物、山水題材的作品。這些新品造型簡練、大方,有鮮明個性,裝飾取材更為廣泛,特別是“垂繞式裝飾”佈局法的應用,豐富了景泰藍紋樣的裝飾效果,給傳統景泰藍帶來了一絲清新的氣息。

清康熙掐絲琺瑯纏枝蓮鑲銅鎏金三羊盤螭貫耳大瓶

    景泰藍製作工藝

    景泰藍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引入了傳統繪畫、鑲嵌、雕刻等工藝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其製作工藝繁複精細,有百餘道,主要有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工序,是集體創作精製而成。

    制胎:根據産品器型要求,將加工過的紫銅板按圖下料,裁剪出不同扇面形狀或切成大小不同的圓形,用鐵錘打製成各種形狀的胎型。

    掐絲:掐絲用的材料是一種扁銅絲,它是由一般銅絲經加工處理後,按照所需絲號一次次抻拔,再軋成扁絲。掐絲工人用掐(掰)活的鑷子將柔軟而有韌性的扁銅絲,按照圖紙掐(掰)出各種圖案、花紋,然後蘸著白芨一根絲一根絲地嵌在銅胎上,組成景泰藍作品的基本圖案。

    點藍、燒藍:點藍用的釉料是以石英、長石、硼砂等礦物質和多種化工原料熔煉燒制而成,有的品種還要加上黃金。點藍工人用藍槍或吸管將碾成40目至100目的釉料填入絲間,與絲相平。經高溫燒結,膨松粉末狀的釉料會凝固下凹,然後再點藍再燒結,如此反復三四次。

    磨光:經過點藍、燒藍後,釉料已固定在胎上,因薄厚不均,需將其磨平,使掐上的絲紋顯露出來。

    鍍金:為了防止景泰藍製品的氧化,使之更耐久、美觀,需要在産品表面鍍上一層黃金。

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西洋人物渣鬥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花觚(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