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泰:“青果果”成為增收“金果果”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年10月02日 10:50:55
福建日報 | 2024年10月02日 10:50:55
原標題:“青果果”成為增收“金果果”
正在加載

福建省有南北兩大青梅種植基地,其中之一就在福州永泰,全縣青梅種植面積超6萬畝,今年總産量預計超7萬噸,較去年增長20%以上。

近年來,永泰縣打出引進龍頭企業、推廣新技術、成立中心村黨委等組合拳,保障果農利益,做強青梅産業,讓漫山遍野的“青果果”真正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賣出好價格

56歲的薛能武是永泰縣葛嶺鎮臺口村青梅種植大戶,經營著40畝青梅。靠著青梅,一家人不僅填飽了肚子,更甜了日子。

永泰青梅栽培始於宋朝。上個世紀90年代,客商從台灣引進新品種青梅種苗1萬多株,與本地品種進行嫁接改良,永泰青梅從此走上市場。

永泰縣葛嶺鎮綜合技術保障中心高級農藝師張武説,青梅病蟲害少,管理難度低。“30年前,1公斤青梅可以賣10元,單靠種青梅收入就十分可觀。”

但前些年,老薛的青梅變“酸”了。2021年,最便宜的時候,青梅收購價1公斤才1元,請人工的費用都不夠。看到爛了一地的青梅,他心痛不已:“好好的青梅怎麼就不值錢了?”

張武説,當地果農多用竹竿敲的方式采收青梅,果實開裂、品相差,自然賣不出好價錢。最大的問題還是産業結構單一,本地沒有加工企業,由中間商收購運往外地加工,各村只能相互“內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永泰縣出臺《振興李梅産業發展若干措施》《永泰縣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實施方案》等扶持政策,高標準打造青梅現代農業産業園,引進梅百華、梅滿天下等青梅龍頭加工企業。

“我們縮短中間環節,讓利給果農。”梅百華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呂華偉説,本地收購加工能避免青梅在運輸途中損壞。

“今年敲打果每公斤1.8元到2.4元,直徑2.6厘米以上手採的,每公斤2.8元到3.2元。”這樣的價格,老薛非常滿意。

種出好青梅

今年青梅采收前夕,果農得到了一份安心的保障。“我們為全鎮從事青梅採摘工作的人員購買了意外事故救助保險,不受年齡和戶籍限制,最高賠付額達8萬元。”葛嶺鎮黨委書記戴有烺説,為了降低青梅采收過程中的意外風險,鎮上從今年開始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舉措一推出,便深受果農歡迎。緊接著,永泰縣農業農村局投入15萬元,為全縣青梅採摘人員購買了保險。

9月,青梅的採摘季節已經結束,葛嶺鎮的果農正忙著對果樹進行矮化修剪和施用有機肥料。

“使用竹竿敲打的果實,優質率僅為30%,難以達到出口加工成品的標準,因此必須推廣矮化整形修剪技術。”呂華偉説。

去年,永泰縣邀請專家,舉辦首屆現場矮化技術培訓課。呂華偉至今記憶猶新:“有400多名果農從各個鄉鎮趕來。為了參加培訓,許多人騎摩托車走了幾十公里的山路。”

眼下,對於積極採用矮化技術的果農,永泰縣提供一定的資金補貼,協調金融機構為果農提供低息貸款或專項貸款。同時,設立青梅矮化技術推廣獎勵基金,表彰和獎勵在矮化技術推廣方面表現突出的果農、技術人員、鄉鎮或合作社。

“隨著優果率的提升,我們對生産線和生産技術進行了升級,現在有70%的産品可以直接出口到海外的超市。去年,公司向海外出口3萬噸青梅,其中2.5萬噸來自永泰。”呂華偉説。

做大好風景

近日,記者來到葛嶺鎮溪洋村,陳晨的民宿剛接待完新一批客人。10年前,“80後”陳晨看到村裏人越來越少,毅然決定回村創業。

“我把在村裏拍的各種視頻和圖片放在社交媒體上,這幾年突然在網上走紅。”陳晨告訴記者,村裏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梅花,很多人特意趕來觀賞。高峰時一天來了上萬人,村民的農産品被搶購一空。

但花期一過,村子又重歸平靜。

“中心村黨委,重點任務是做大‘兩個錢包’,一個是賣果,一個是賣景。”葛嶺鎮副鎮長林偉説,縣裏按照村級行政區域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村財村務管理不變、村級目標考核不變、村幹部職數待遇不變的“五不變”要求,推動基層黨組織跨域聯建、抱團發展,把255個行政村優化組合設置為72個中心村黨委。

根據規劃,溪洋村與東星、臺口、萬石等4個村黨支部進行聯建,成立了東星中心村黨委,走“中心村黨委+青梅産業聯盟”發展的新路。去年梅百華、梅滿天下等企業落戶永泰後,東星中心村黨委協調用地、資金等要素,將原來分散于各村的資源整合起來,爭取鄉村振興等資金230萬元,統籌用於修建青梅産業路。

采收季節,東星中心村黨委通過與企業協商,約定保底收購價每公斤2.4元,其中手採規格梅收購價每公斤不低於3元,4個成員村青梅共有1.75萬噸,帶動果農增收600萬元。

現在,東星中心村黨委依託溪洋村的“閩臺鄉建鄉創樣板村”品牌和“百花農莊”載體,引導成員村培植多品種花卉、綠植,打造“詩意梅花”網紅打卡點,舉辦李梅文化藝術活動,塑造“良埕梅景”獨特品牌。去年賞梅季,中心村黨委規劃了專門的停車場和商業區等配套設施,為遊客提供更好的賞梅體驗,村集體收入也從20萬元躍升到50萬元。

“村裏不再只有花季熱鬧,夏天很多遊客來梅園煮茶、玩水,體驗青梅文化。”陳晨對村裏的變化看在眼裏,樂在心裏。

如今,永泰正以“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等要素資源融合為導向,建設“冬賞梅花、夏秋採摘”的農旅融合觀光園,延伸李梅産業鏈條。(記者 方煒杭 卞軍凱 通訊員 黃紹堅 方玲燕)

編輯:高肖幸子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