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1不敵烏拉圭無緣世界盃16強後,意大利主帥普蘭德利不惜選擇辭職,來發泄對當值主裁判、墨西哥人羅德里格斯的強烈不滿:“比賽本來非常平衡,非常具有技戰術含量,但一張根本不存在的紅牌把這一切全毀了。裁判毀掉了一切,紅牌可不是這麼隨隨便便就掏的!”
這或許是裁判誤判最多、爭議最大的一屆世界盃。門線技術的引入,引來人們的交口稱讚;但作為執法主體的人——主裁判,卻因接二連三的失誤,遭到外界的不斷質疑。作為管理者的國際足聯,需要通過改革來彌補裁判執法的“短板”。
冤案不斷
意大利出局,固然主要是自身打法消極,但主裁判羅德里格斯給意大利球員的紅牌過於嚴厲,卻漏掉了蘇亞雷斯咬人的紅牌。這樣鬆緊不一的雙重尺度,自然引發質疑。意大利《都靈體育報》稱,烏拉圭的進球出現在蘇亞雷斯咬人後的2分鐘,這讓比賽更加充滿爭議。
羅德里格斯不是第一個製造“麻煩”的主裁判。揭幕戰上,巴西前鋒弗雷德在禁區內假摔,日本籍主裁西村雄一“送”給了東道主一個“莫須有”的點球,直接幫助巴西隊贏得開門紅。
墨西哥和喀麥隆小組賽中,當值裁判莫名吹掉了“仙人掌”的兩個進球,但錄像回放顯示根本沒有越位;瑞士和法國比賽中,裁判也吹掉了法國前鋒本澤馬終場前的一個好球。
主裁判的失誤不斷,甚至讓人懷疑他們是否人品有問題。歐美主流媒體24日相繼發表一張照片,照片上執法波黑和尼日利亞的新西蘭主裁判奧克利,賽後竟然和尼日利亞門將恩耶馬相擁慶祝。恰恰是這場比賽,奧克利的兩次爭議判罰都傷害了波黑。
自尋煩惱
國際足聯有規定,不允許賽後評價裁判的執法。但本屆世界盃,主教練和隊員賽後吐槽裁判成為一種潮流。
普蘭德利在發佈會上直接怒斥裁判執法有問題,在接受意大利國家電視臺採訪時,再度炮轟主裁判,甚至不惜用辭職和主裁判“同歸於盡”。
伊朗隊主教練奎羅斯在輸給阿根廷後也炮轟裁判:“主裁判欠我們一個點球,這讓我們錯失贏球的機會。我認為我們輸給了裁判。”
波黑隊被淘汰後,進球被吹掉的直接受害者、中鋒哲科怒不可遏:“我們要回家了,但這個裁判也應該打包回家,他改變了比賽,這是我們輸球的原因。裁判實在太可恥了!”
對裁判的爭議不斷,也是國際足聯自尋煩惱。過去世界盃一直嚴格執行“擴大化的第三方條款”,即執法裁判必須來自中立的第三大洲。巴西世界盃,國際足聯打破了這個傳統,強調“關鍵要看裁判水平”。同一個大洲的裁判執法,自然會産生瓜田李下的猜測,導致主裁判的判罰缺乏信服力。
亟待改革
世界盃判罰多爭議,主要原因在於來自各大洲的裁判水平參差不齊。本屆世界盃25位執法主裁判和50位助裁,分別來自6個洲際足聯的43個國家和地區。25名主裁判中,歐足聯入圍人數最多,達到9名。其次是南美5人,亞足聯也有4名主裁判執法本屆世界盃。一些裁判來自於足球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他們的執法水平,自然不會在一個水平線上。
世界盃上水平相對較高的裁判,是來自歐洲的職業裁判,美洲、亞洲和大洋洲裁判的總體能力與他們比還有差距。歐洲不少國家的裁判實現了職業化,如英超。歐洲最主流的冠軍聯賽在最後的決賽階段,都是由職業裁判來執法。他們長期接觸高水平賽事,執法水平自然比較高。未來的世界盃,能不能採取擇優而不是均分的辦法;能不能吸引更多職業裁判來執法,而不是在各大洲“撒胡椒粉”,這是國際足聯需要考慮的。
然而,只要是人而不是機器執法,就永遠不可能回避錯誤。受到傷害的波黑主帥蘇西奇的感慨很像一名哲學家:“這已經不是本屆世界盃上裁判第一次做出這種糟糕的判罰了,我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