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隊回家了。在巴西當地時間24日進行的世界盃C組收官戰中,他們1:4負於哥倫比亞,三戰1平2負僅積1分墊底出局。這是繼23日B組澳大利亞隊被淘汰後,亞足聯區域在世界盃上第二支球隊出局。
本屆世界盃打出奪冠旗號的日本隊,被外界也普遍認為是有希望走得最遠的亞洲球隊,卻在三場比賽中僅進2球丟6球,讓人大失所望。日本隊的潰敗是“軟傳控”崩盤的另一例證。另外,日本隊在面對世界強隊表現出的絕對劣勢,暴露了其過於偏重技術造成的明顯的短板,這更應當引起目前仍然在探索的中國足球人警示。
最近幾年,人們在提到亞洲足球時幾乎言必稱日本。的確,日本隊在堅持學習近30年巴西技術流風格的基礎上,在近十年進入了收穫期。在成績上,在連續晉級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同時,更是涌現出了香川真司、本田圭佑等一大批能夠在歐洲一流俱樂部站穩腳跟的球員。這些都跟日本以校園足球為抓手,持續青訓投入,並堅持技戰術風格統一化等努力密不可分。不過,日本足球過早統一風格,過於偏重技術的傾向,是造成這次世界盃上的失利主要原因。
日本隊的潰敗出局,在技戰術層面是世界盃上又一個“軟傳控”崩盤的案例。“傳控”打法之所以能夠統治世界長達6年之久,其先進性在於利用傳球製造空間。處在巔峰的西班牙隊和巴塞羅那隊每個人都有較好的力量、平衡性和靈巧性,再加上頂尖的傳球和控球技術,在每個隊員拿球時都有多於一種的保證成功的傳球可能性,因此,進攻空間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然而,當西班牙等球隊的人員面臨老化,力量、平衡性和靈巧性都出現大幅下滑時,表象就是球風“偏軟”,傳球的可選擇性和成功率就大幅下降,空間也就很難被創造出來,這也是造成西班牙隊本屆世界盃失利的主要原因。
日本隊很不幸,“傳控”剛剛小有所成就遭遇無情地打擊。本屆世界盃上出現了幾支“專治傳控”球隊,包括歐洲的荷蘭隊,南美的智利隊和哥倫比亞隊等在內,他們在防守時利用身體和局部人數優勢切斷關鍵球員之間的傳球聯絡,進攻時強調“快、準、狠”,利用場地的長度和寬度,經常是從斷球到進球只有三到四次傳遞,效率極高。
因此,日本隊中囤積了本田圭佑、香川真司都是世界頂級的傳球手,卻在世界盃上毫無用武之地。
分析進攻核心本田圭佑的傳球分佈,最多的指向是兩個邊後衛內田篤人和長友佑都,都是16次,其次為兩個後腰分別為13和14次,最關鍵的面向其正前方中鋒位置的傳球只有9次。傳球的指向性一方面表明,面對世界盃上的列強日本仍然在嘗試全攻全守的打法,讓人敬佩。然而,過少的向前傳球意味著日本隊所謂的進攻根本不能産生實質威脅,世界盃上日本隊打入的兩個進球一個邊路傳中是頭球、一個是遠射,傳控打法的最大威脅腳下球滲透竟從未開花結果。
與哥倫比亞的比賽更是將日本的問題暴露地淋漓盡致,該場比賽中日本傳球達527次,到位380次,成功率達74%,這些數據均大幅高於哥倫比亞的401次,265次和66%。然而,比賽的結果卻是日本隊被完爆。這場比賽在技術上與西班牙敗給荷蘭的比賽十分相似。深入分析可以發現,日本兩個進攻最關鍵人物本田圭佑和香川真司互相之間只有6次傳球,其中僅有2次是向前傳球,也就是説他們之間的有效聯絡幾乎被哥倫比亞完全切斷。因此,本場比賽日本隊射門23次,除了守門員登場的13人中10人都有射門,但幾乎全都是禁區外的遠射,能滲透到禁區內的射門寥寥無幾。
日本在進攻上缺乏“終結者”也是造成其進攻無力的另一主要原因。中鋒位置上,大迫勇也首發兩場沒有什麼作用,最後一場比賽乾脆派上了32歲的大久保嘉人,效果亦不明顯。日本隊箭頭人物的匱乏,導致前場完全扯不開空間,幾乎每次進攻都演變成陣地戰。因此,日本隊一被斷球就面臨腹背受敵,非常狼狽。
另外,缺乏優秀中衛也是日本的命門。無論是今野泰幸、森重真人還是吉田麻也,面對歐美列強的身體劣勢明顯,面對科特迪瓦的兩次防空失敗,第三場面對哥倫比亞則被打身後打成篩子。
因此,頭尾平庸讓日本坐擁一幫世界級中場,就是打不出想要的足球。當然,日本兵敗,主教練扎切羅尼也應承擔責任,沒帶來意大利式的防守不説,連高位逼搶都漸漸失去了威力,意大利人世界盃後下課也是情理之中。
日本隊此次世界盃的兵敗,從技戰術角度呈現出的問題可以被國足充分利用。在與日本隊的比賽中,國足的中場防守方面可採用絞肉機式的中場組合,切斷中場核心本田圭佑、香川真司的聯絡,使其無法進行有效傳球。在進攻上,郜林、于大寶都是身體過硬的強力中鋒,應充分利用高空優勢,或可以給日本隊一擊致命。其實,廣州恒大對日本球隊的打法就可以給國足很多借鑒,多次大勝大阪櫻花、浦和紅鑽和柏太陽神等J聯賽頂尖球隊的比賽,恒大採用的戰術就是在防守中切斷對方關鍵人物的傳球路線,並追求簡練高效的進攻。
我們應當承認,從足協整體架構、到校園足球和青訓體系,日本都應是我們虛心學習的對象。但是,本屆世界盃上日本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也應當成為中國足球的“前車之鑒”:日本足球在學習技術流派,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過度統一化、教條化和偏重技術,造成了日本優秀的中後衛和中鋒的缺乏症,直接導致此次世界盃的失利。中國足球目前仍在探索足球人才培養體系,日本已經被作為了最主要的學習參考對象。不過,從本次世界盃來看,中國在未來的青少年培養規劃和大綱上當切忌偏重和教條化,而應堅持百家爭鳴、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