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湯嘉琛:法治社會需要更多“弱勢”官員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6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人民論壇》最近的一篇報道稱,一種普遍的“弱勢心理”正在社會上蔓延,很多中産、官員群體也在集體“喊弱”“哭窮”。在一項最新的問卷調查中,45.1%的黨政幹部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

  在我國既有的社會資源配置體系中,官員階層在各個方面都擁有天然的優勢。政治上,他們比一般的社會群體更接近權力核心,具有話語權方面的優勢;經濟上,權力是當今社會財富的分配過程中一個比較關鍵的度量衡,官員身份本身就是一種籌碼;在社交活動中,就連“官二代”以及與官員關係密切的群體尚且能處處受優待,更別提官員自己。

  基於以上分析,近半數接受調查的官員給自己貼上“弱勢”標簽,難免讓人頗感意外。但是,從法治社會正常運行的角度來説,我們其實需要更多真正的“弱勢官員”。

  但是,無論是官員對權力的敬畏,還是他們對政績的壓力,其實都是法治社會對政府官員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民眾對官員群體的整體期望。官員對行政權力抱有敬畏之心,才會將權力監督當作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官員對改善民生感到壓力,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民眾覺得官員“強勢”,而官員自稱“弱勢”,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源於我們對“官員”這一角色的定位。從某種意義上講,做官在我們當今社會已經發生了“異化”,為了一種謀求利益附加值的“終南捷徑”,這也正是公務員考試一年比一年火爆的原因;而實際上,從世界各國政府治理的經驗來看,做官在社會價值譜係中原本就不是一個“肥差”,它只是一種普通的職業選擇和實現人生理想的方式,所受的制約卻遠遠超過一般職業。前不久,新西蘭房屋部長希特利僅僅因動用公款買了兩瓶酒,就不得不被迫辭職,大好的政治前途毀於一旦。

  如果那45.1%的官員是因為類似的事件覺得自己屬於“弱勢群體”,無疑是百姓之福,這樣的“弱勢官員”越多,我們建立法治社會的目標才會越快實現。此外,如果真有那麼多官員聲稱自己是“弱勢群體”,覺得當官“不划算”,他們大可以主動摘下官帽,退位讓賢總比尸位素餐要好。□湯嘉琛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