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舒聖祥:終結外資“超國民待遇”不影響吸引外資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務院決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我國將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至此,內外資企業稅制實現了全面統一,外資企業在稅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被徹底終結。

  應該説,本次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對於內外資待遇平等來説,象徵意義要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在我國現行稅收體系中,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耕地佔用稅和房産稅等原來內外資企業分設的制度均已先後實現了統一;特別是2007年3月《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彼時基本已經宣告結束。

  因此,擔憂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徹底終結,會對外資進入中國産生重大負面影響,基本是沒有必要的;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擺在政府面前的難題,反而是如何限制境外熱錢以外商投資名目涌入中國。還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過河拆橋的行為,理由是當初迫切需要外資的時候就大力優惠,如今不再稀罕外資了就取消優惠。這種説法更加幼稚,外資又不是活雷鋒,他們到中國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和中國是互惠互利關係,怎麼能説是過河拆橋呢?

  在國內非公經濟處在萌芽狀態時,外資“超國民待遇”不會被視為問題;可在國內非公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外資“超國民待遇”早就不合時宜了。市場經濟下的政府責任,就在於創造公平競爭的資本環境。為尋求公平競爭,很多內資甚至不得不到國外去“鍍金”以獲取一個“假外資”身份。這不僅造成國家稅款的巨大流失,也引起有關部門一場尷尬的“外資打假”運動。在這個意義上,“超國民待遇”在引進外資的同時,等於也是在驅趕內資。

  對於內外資稅費統一,真正需要擔憂的不是影響外資進入,而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衝動下繼續執行變相的“內外有別”政策。國家規定的內外資稅費統一政策,能否得到徹底落實執行是一個問題,稅費之外其他諸如土地政策等領域可能給予的“超國民待遇”,更是亟待得到高效而有力監管的另一個問題。

  對於國內的非公經濟來説,壟斷企業對利潤豐厚部門的霸佔,稅費政策長期“內外有別”的歧視,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各種不菲的灰色收費與公關成本,仍是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如今,內外資稅費政策的完全統一,最多只是搬走了“一座大山”,而搬走另外“兩座大山”,同樣是促進公平競爭的必然要求。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