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昊:企業最大負擔為何來源環保部門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場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歷時最長的為中小企業減負行動,從今年6月國務院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開始,已進行了四個月。這次大清查公佈了中國企業17項最重負擔排名,其中環保部門成負擔最大來源。(據《中國經濟週刊》)

  此次高調調查“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亂排比、強迫指定服務以及參展、參評”等項目,通過對268家企業進行問卷,結果讓人有些錯愕:環保部門、行業協會、質監部門是造成企業負擔的前三名。

  在人們的印象中,環保部門多是為公共利益孤軍奮戰的悲壯形象,而這個調查卻顛覆了人們的慣常思維。

  知道環評吧?環保法規定,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企業在開辦、合併、擴建、轉讓時,均需經環保部門的審批,審批前則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然而,當權力被污染,環保執法就會“有氣無力”,加上濃厚的行政推進色彩,環評天然存在可能被挪作他用的弊端。正因為在環保審批、環評、驗收等環節中存在尋租機會,致使其間貓膩多多,如利用項目審批、資金分配等權力搞權錢交易;幫助企業虛編、包裝項目從而套取私分環保專項資金;環保創建評比中非法收受錢財;環境治理工程建設中接受商業賄賂;貪污挪用排污費;環境執法和監測中拿好處,包庇企業,出假數據……不一而足,公權力異化成了牟取私利的利器。近幾年,環保系統腐敗窩案群體案件多發,上升態勢明顯,就是證明。

  而亂收天價環評費也加重了企業負擔。某企業提供的一份《環境影響評價書》顯示,監測費3.5萬元、大綱編寫費1.5萬元、報告書編寫費4.5萬元、專家評審費1.5萬元、評審會務費0.6萬元、稅費1.13萬元,合計12.73萬元。按照慣例,環科院將拿出30%左右的環評費,以“環評協作費”的名義返還給手握審批大權的環保局,促使環評報告順利通過。剩餘的還有很大一部分作為提成,分配給項目的&&人,而真正的環評成本則微乎其微。

  環評號稱是阻擋污染企業的第一道關口,但可悲的是,不少環評報告幾乎無用,加之缺乏公開、透明、獨立監督、事後懲罰的評價體制,部分污染企業在環評審批的“掩護”下,不該上馬的上馬了。部分地方的環保部門不僅給企業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其環保不作為、環保腐敗、環保亂收費等,更成了另一種環境污染,其危害比一般企業的環境污染行為更嚴重,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吳昊)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