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學人:窮人承受力就是通脹警戒線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16日舉行的“2010沃德財富博覽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由於中國近期仍然可維持9%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4.5%社會亦可承受。

  也許,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厲以寧的“通脹警戒線”社會可以承受。可百姓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未必能夠承受。近期汽柴油、食糖、食用油、居民用電等基礎生活物資的物價輪番上漲的當下,百姓早已“聞漲色變”,心理上哪再經得起“提高通脹警戒線”的刺激?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並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我國的人均經濟指標卻遠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再加上我國目前貧富差距比較大,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如果真的靠提高通脹警戒線的辦法來應對國內經濟困難,則等於降低了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在“豆你玩”和“蒜你狠”發瘋到每公斤15元、10元的時候,也許富人階層仍然不會為生活發愁,可大多數中低收入者又怎堪提高通脹警戒線之苦?

  3%的通脹警戒已讓大多數民眾飽受通脹之苦,可厲以寧認為提高通脹警戒線到4.5%社會可以承受。那麼,“社會”是什麼?蕓蕓眾生,小小百姓,難道不是“社會”的主體嗎?經濟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所謂“國民經濟”,自然離不開“國民”這一主體。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百姓,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

  根據木桶理論,通脹警戒線標準應該定位於社會底層民眾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看社會平均水平,更不能看“社會精英”和富人階層的承受力。畢竟,少數精英和富人階層並不能代表“社會”,“通脹警戒線”能不能提高到4.5%,不能光聽“肉食者謀之”,還應多聽聽草根民眾的感受。(李學人)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