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宜黃事件能否讓“拆遷問責”硬起來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宜黃自焚事件發生一個月後,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縣長蘇建國被免職,新華社報道稱,此次宜黃縣黨政主要領導調整與該縣9月10日發生的拆遷事件有直接關係,是行政問責的階段性結果。(10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

    宜黃拆遷引發的自焚事件,經微博實時直播和媒體廣泛報道後,曾引起巨大反響。目前,在傷者得到積極救治之後,人們最關心的,是相關責任人能否被嚴格問責,併為處理類似惡性拆遷事件立下規矩,甚至希望以此為契機,終結頻發的暴力拆遷。

    從最初發佈“事實説明”企圖掩蓋真相,到指揮搶奪死者遺體、阻撓家屬反映問題,宜黃拆遷事件,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路朝著暴力失序、令人憤慨的方向發展。事件出現轉折,是江西省政府調查組的介入,8名相關責任幹部受到處理,其中還包括當地主要領導。雖然這只是行政問責的第一步,但避免了以往類似事件處理不了了之,“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員個個都在”的無奈現實。當然,這樣的轉機,與網友的高度關注和強大輿論壓力有很大關係,充分體現了“圍觀”的力量。

    但是,相對於暴力拆遷的慘烈和事件影響的惡劣,這樣的處理是否稱得上嚴厲,也一度引來了“敷衍輿論壓力”的質疑。9月中旬,縣委書記、縣長被“立案調查”,看似措辭嚴厲,但受害人家屬和其律師發現,兩人實際上仍在主持工作,並信誓旦旦對媒體表白,以後要改變行政思路,更多關注民生云云,並沒有要為事件承擔責任的意思。

    對於宜黃事件這樣引發高度關注的公共事件,我們當然希望有嚴厲的問責,以形成警示效應;同時也希望,這麼長時間的調查,應該是為查明真相、分清責任,而不是為敷衍公眾壓力,甚至以擠牙膏的問責試探輿論風向。兩個“建國”被免職後去向如何,會不會休息一段再異地任職,仍需繼續追蹤。

    此外,這一處理結果,並未附帶原因和責任的説明。宜黃拆遷事件究竟因何而起、事件經過如何,在事件處置和圍堵阻攔上訪中,相關責任人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目前仍不清楚,缺少事實真相和細節的支撐,問責的力度難免會打折。

    好在,這仍是一個宜黃事件行政問責的“階段性”結果,宜黃事件的處理,能否掀起一場“拆遷問責風暴”,仍有待繼續觀察。所謂“風暴”只是一個比喻,要根除強拆的土壤,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政績考核體系,達到財權和事權的平衡,但面對頻發的暴力拆遷個案,強有力的問責同樣必不可少。當然,這樣的問責也要在制度的軌道內,依法進行。

    暴力拆遷事件,並非無法可治。往上説,公民的財産人身安全有憲法、物權法保障,雖然人們熱盼的拆遷新法規一再難産,但即使原有的法規條例,也規定必須就拆遷補償達成協定,才能進行拆遷。為遏制公權力介入暴力拆遷的形勢,5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出通知,規定因暴力拆遷和徵地造成人員傷亡和嚴重財産損失的,公安機關要依法嚴厲懲處犯罪分子;對隨意動用公安民警參與強制徵地拆遷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黨政領導的責任。

    在通知發出後發生的宜黃事件,是檢驗法規執行力和行政問責力度的一個機會。對此,且讓我們繼續關注。 丁永勳(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