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敬偉:勞動者的“雙節”權利如何保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9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秋國慶雙節即將來臨,北京市人保局14日公佈了休假期間加班工資的支付方法。據悉,“兩節”假期分為“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兩類,加班費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其中法定節假日加班的,單位不能用倒休衝抵加班費。用人單位在9月22日,10月1日、2日、3日法定節假日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應按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9月15日《北京晨報》)

  每到“法定節假日”,尤其是“國慶”和“春節”這兩個“黃金周”。勞動者的休假權和加班補償都會成為輿論熱點問題,不是新聞的成了熱聞,足見勞動者的權利沒有很好地得到保障。而且勞動者的權利被褫奪或打折是普遍性的。法定權利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凸顯出中國社會的法治短板尷尬。更困擾的是,當勞動者的權利被漠視時,鮮少勞動者較真維權。不是勞動者缺乏維權意識,而在於企業事業單位和勞動者的關係不對等,使得勞動者敢怒不敢言。這恰恰是中國社會的最大悲哀,法定的權利因為維權成本的高企而實際上空置;勞動者逆來順受地接受權利的打折卻能換來生活的相對安定。

  在此邏輯下,勞動者的“雙節”權利實際上已經異化----法定權利成為紙上條文抽象出來的烏托邦;現實生活中能夠享受到補休就已經很不錯。更糟糕的是,這樣的權利異化,在現階段很難實現權利的常態化。

  一方面,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不景氣依然籠罩著中國,據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14日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説,中國每年倒閉的國有企業將近5000家,其中也包括中央企業。另據數據顯示,2009年末,我國登記失業人數首次突破900萬,達915萬人。一職難求成為中國社會的難題。在此職場困局下,企業和勞動者的博弈是前者佔有強勢地位,甭説休假權和工資補償權利,即便是正常的工資收入和“五金”繳納,企業也是盡可能地縮水壓榨。為了飯碗,勞動者只有逆來順受的份兒。

  另一方面,通脹壓力使勞動者變得焦慮不安。勞動者本可以以此向資方提出增資要求,但是在不平等的契約關係下,企業卻可以以企業困難作為減少勞動者收入和打折勞動者權利的理由。於是,宏觀經濟失衡的壓力,企業經濟困難的負擔,最終都一股腦地壓迫在勞動者身上。由於勞動者只有出賣勞動力這一條路徑,只要企業給飯吃,其他的權利基本上可以悲慼地放棄了。

  可見,保障勞動者的權利,靠法律條文遠遠不夠。關鍵是矯正企事業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使雙方關係平等化。更要者,是降低勞動者的維權成本,讓依法維權的勞動者沒有後顧之憂,不因維權而丟掉飯碗。資本主義國家早在“二戰”前就已經理順了勞資關係,社會主義的中國從中學教育就教授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剩餘價值理論,因此更應該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規定,用人單位隱匿加班證據應該擔責。這説明,勞動者的權利的保全有了司法層面的嚴格護佑。但僅有這樣的事後監督還遠遠不夠,各地工會組織應該充分發揮作用,對本地勞動者是否在“雙節”加班的情況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通過工會組織、行政管理和司法部門主動為勞動者維權,才是解決之道。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