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臨時換教材是最糟糕的“第一課”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張遇哲     

    9月1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安徽滁州等5個地市的很多初中學生發現,自己領的新書裏唯獨沒有英語課本。據安徽省教育廳紅頭文件顯示,安徽省8月底決定改換上述5地市的初中三個年級的英語教材版本,因所涉教材量多達近百萬冊,教材供應商印刷、配送不及,導致出現上述結果。據知情者透露,利益重新分配是更換背後原因。(9月2日《新京報》)

    在兵法中,“臨陣換將”乃一大忌諱。對於教育來説,“臨課換書”同樣有悖常識。首先,教材需求量巨大,倉促調整之間印刷配送很難跟上,部分師生將面臨開學伊始無書可用的尷尬;同時,更重要的是,不同教材往往在內容設置、進程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臨時換書必然導致原先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被打亂,給教師授課、學生學習乃至將來的考試組織都帶來不便。因此,2005年2月教育部在《關於做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選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為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連續性,各市(地)每科教材一經選定,在使用過程中途不得更換版本教材。

    既有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又有上級部門的紅頭禁令,但安徽省教育部門依然堅持更換教材,哪怕距離開學已經不到一週。“臨課換書”的詭異,時間節點的蹊蹺,不免讓人對更換教材的內幕滿腹狐疑。而知情人士的透露,恰恰驗證了人們的猜測。“教材發行都有‘返點’,臨時換書就是因為出現了新的競爭者,排擠了原來的供應商。”

    2003年的教學改革打破了原先全國教材“一盤棋”的格局,多家教育出版社可以出版教材,每個地市教育局在教育部批准的目錄中進行選擇。但打開窗戶,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也趁隙而入。此舉的本意是為了引入良性競爭機制,盤活教輔出版市場,在實際操作中,卻也帶來了權力的尋租和濫用。我國有近2億名中小學生,中小學教材出版市場的利潤每年至少有300億元,很多出版社都想在新的蛋糕分配中搶得一塊。於是,發行“返點”成為教材發行市場的“潛規則”,出版單位一般都拿出20%利潤中的5%——10%進行公關,作為有權利決定選用教科書的個人的回扣。

    以往,這些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進行。每年3到5月新學年教材徵訂期間,各出版社各顯神通,明爭暗鬥,等到秋季開學時,利益分配早已塵埃落定。隨著新課本的發放,一切顯得井井有條,絲毫嗅不到“公關暗戰”的硝煙。只是,這一次新的競爭“大鱷”不期而至,打亂了教育部門和出版社既定的節拍。雖然開學在即,但由於利益要重新分配,這教材該換還得換。

    此次“臨課換書”,師生怨聲載道,輿論紛紛質疑,對此安徽省教育部門事先應該預料到。但是,其依然堅持更換教材,這份“執著”從一個側面説明了幕後利益推手的強大。當誘人的既得利益蒙了雙眼,自然無暇顧及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投來異樣的眼神。在這一刻,潛規則不再是遮遮掩掩,而是從幕後走到臺前,肆無忌憚地向人們炫耀,向原則挑釁。

    眼下,各地都在組織各種各樣的“開學第一課”。安徽省的“回扣決定教材”,無疑是最糟糕的“第一課”。整堂課充盈著濃濃的銅臭味,同學們看到的是赤裸裸的權力尋租,學到的是“利益決定一切”的遊戲規則。當回扣發生變化,教材就要隨之調整,無關質量優劣,不顧教學穩定。那些未諳世事的孩子,過早地被“潛規則”染污心靈,他們中有多少人在踏入社會之後還能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處事?當教育育人者也開始向利益屈服,成為金錢操縱的道具,不由得令人一聲嘆息。我們的社會是該重塑道德的時候了。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