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用土地換社保,應當緩行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年來,從沿海到內地,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推動農村居民的城鎮化。方案各種各樣,但基本思路是“兩換”:第一,農民放棄宅基地,換取樓房,集中居住。第二,農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換取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最近在央視表示,地方政府以社保換農民土地,是在製造新的不公平。

    戶籍之所以具有一定價值,僅僅是因為,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政府沒有平等地向農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品。因此,戶籍的價值其實表示的是地方政府拖欠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公共品債務。從這個角度看,負責任的地方政府現在要做的事情是,盡最大努力儘快償還這筆欠賬,比如加大對鄉村的財政投入,增加鄉村的公共服務,完善鄉村基礎設施,讓鄉村居民享受到現代文明的種種便利;同時也通過矯正型措施,提高鄉村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使之在最短時間內與城鎮居民相當。

    土地換戶籍、換社會保障的做法,卻完全與此背道而馳。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在把農民轉成城鎮戶籍的時候,也把他們轉成無財産者。這樣的做法之荒唐,正如陳錫文所言,承包地和宅基地是農民的合法的財産權益,而社會保障是應該政府給提供的公共服務,“在哪個國家、在哪個地方可以跟老百姓講,你要獲得我的公共服務,你就要拿你自己的財産來換,沒有過這種事情。”

    其實,目前一些地方實施的土地換戶籍、土地換福利政策,其根本目的不是改善農民的境遇,增進農民的福利,而是為了以低廉價格獲取農民的土地,轉手倒賣,以維持過去十幾年來形成的土地財政、土地經濟。地方政府推動農民交出宅基地,集中居住,廣泛徵用農民土地,擴大市區面積,建立大規模的土地儲備,也主要不是因為工業化、城鎮化需要那麼多土地,而是為了維持土地財政、及最近幾年來形成的土地金融機制的正常運轉。比如,各地大量城投公司的主要資産,各地政府向銀行貸款的主要抵押物,就是土地,以及地方政府可以不斷獲得廉價土地的預期。

    地方政府從這些土地經營中所獲得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本應屬於農民。而在“土地換戶籍、土地換社保”的名義下,這些收益成了地方政府的收益。農民可能獲得了戶籍,卻容易失去維持生活的手段;農民可能獲得了基本社會保障,但這些基本社會保障不可能讓一個人過上幸福體面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如果本屆地方政府通過“土地換戶籍、土地換社保”得到了土地,接納了大量的失地農民,而後屆政府無地可賣,卻要承擔對這些轉為市民的農民的社會保障,等於替前屆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包袱,失地農民的福利也將很難得到保障。

    有關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恐怕應當對土地換戶籍、換社保的熱潮進行反思。城鎮化過程,應當是農民境遇得到改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農民的土地權利,其次應當把農民當成平等的公民,積極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品,為其建立與城鎮人口均等的社會保障。在此基礎上,讓農民自主處理自己的土地,決定是否及怎樣流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