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畢詩成:監管部門幫企業糊弄民眾,站錯了隊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互聯網上部分網絡論壇及微博陸續出現“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質超標6倍”的消息,對此,金浩茶油8月20日發佈公告,稱報道屬謠傳,旗下主打産品“金浩茶油”系列高檔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可靠。8月21日,湖南省質監局迅速發佈抽檢合格結果公告。一場關於“國家免檢産品”金浩茶油“致癌”的“謠言風波”看似逐漸平息。而私下裏,湖南省質監局多位內部人士證實,早在今年3月,金浩公司等即被查出致癌物“苯並芘”嚴重超標,政府與企業選擇了秘密召回,消費者至今茫然無知。分析人士稱,金浩茶油秘密“召回”事件的關鍵在於,政府部門和企業面對問題産品選擇秘密處理的方式,且召回不徹底,侵害了公眾利益。(8月30日《新世紀》週刊)

  這是讓人憤怒的一幕。不僅僅是茶油出現問題,更在於出現問題之後,監管機構的做法──不是站在消費者一邊,及早披露信息,停産整改,而是迅速把屁股坐到了企業那一邊,先是出具合格證明蒙蔽消費者,給出劣質的定心丸;接著幫企業秘密召回,讓“不明真相”的群眾繼續消費,繼續受害。這樣的做派似曾相識──2008年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當中,當地政府部門一度就是採取的這種措施,結果怎麼樣?紙包不住火,最後還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沒想到,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

  質監部門為什麼要這麼做?“糧油問題關係國計民生,不公開問題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官員的辯解,但這樣的辯解顯然是乏力的,正因為關係國計民生,才需要高度透明,才不能欺騙百姓,這種小聰明的辦法,最後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像現在發生的,由於官方權威的信息不明確,究竟超標狀況是怎麼樣的,究竟哪種産品或者型號是有問題的,你不告訴大家,只能讓消費者在茫然當中做出更強烈的反應──乾脆認為你所有的産品都有問題。就結果而言,對企業的打擊可能是滅頂之災,傷害更大。實際上,當地官方之所以這麼做,“維護穩定”顯然只是藉口,最重要的是這是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也會與當地形象挂上鉤,地方保護主義會上升到無以復加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之下,質監部門即便能夠查出問題,也很可能在當地主官態度之下進行遮掩,淪為幫助企業欺騙公眾的“工具”。

  有關部門的公信力就是在這類欺騙中搞丟的。大家感覺你不是代表消費者在監管不良企業,而總是代表不良企業在監管群眾的“情緒穩定”。長此以往,有關部門、有關專家的公信力越來越差,這也就是在聖元奶粉事件中,在長江野生魚有無毒事件中,不少老百姓就總會採信小道的原因,儘管官方一再解釋,情況不是那樣的,但總有一部分人不願意相信,總覺得是在“蒙人”。如果公信力呈現出如此成色,其實是很值得警惕的。

  我們一再強調這是一個“民本”的時代,但不少事情總是會搞成“資本”的時代。比如説,別看湖南省質監局一位高層拿“維護社會穩定”做擋箭牌,其實這種行為一經證實,便應該追究法律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産者發現其生産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産經營者和消費者。”顯然,當地此次所謂“召回”既不合法,也不合規。

  官員巧言掩飾私下處理問題産品,而不是向消費者告知真相的企圖,監管者的屁股不坐在消費者這一邊,你怎麼讓他“替人民説話”?或許,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媒體、非政府組織、普通民眾參與到監管當中,避免監管部門總是在這種是非之中唱獨角戲。而要讓社會監督充分發揮效力,還需要在體制內引入對監管機構的問責制度,避免公共安全危機發生後,相關失職瀆職者“金蟬脫殼”。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