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勇:博士泡沫化也是一種GDP崇拜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教授周光禮的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披露,當前在我國一個導師最多同時帶47名博士生,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與導師交流過。(8月25日《長江日報》)

    博士多了,一向被認為是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當時人們還著實為此興奮了一陣子,但博士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高校擴招始於1998年,當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出口受阻,不得不通過擴招拉動內需。雖然東南亞金融危機早已過去,但這麼多年以來,擴招政策一直得以延續。究其原因,恐怕是相關部門嘗到了擴招拉動內需的甜頭。上大學幾乎也就和買房子一樣,成了專家們口中的“特剛需”。

    但擴招十幾年來,伴隨“特剛需”釋放的,也有一系列問題。老實説,當初的擴招政策初衷傾向於拉動內需,就已經註定了這樣的結局———教育事業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屈從於經濟目標,必然是畸形發展。

    前段時間,中國季度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官方和民間對此都表現出了足夠的冷靜,因為這麼多年來的唯GDP論,已經讓社會發展出現了諸多問題,人們終於知道,很多時候,質量遠遠比數量更重要。高校擴招十幾年來,其實我們也不自覺地陷入了另外一種GDP崇拜———我們總是習慣於拿接受高等教育人數的增多來展示成就,卻忽視了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個道理,擴招後遺症多多,恰恰證明這一政策與社會發展是不配套的。

    我想,現在是我們重新審視高校擴招成效的時候了,靜下心來,讓教育脫離拉動內需之類的經濟目標,按照自身規律發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