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熊丙奇:“國學天才”為何進不了復旦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12: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熊丙奇 教育學者

    原題《教授的堅持為何難成“教育美談”?》

    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國學“天才”。但因高考成績離規定有6分之差,陜西省招辦拒絕投檔。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中國青年報》8月25日)

    對於這一新聞,輿論很糾結。有人希望對其能破格到底,畢竟人才難得;也有人反對再對其進行所謂“破格”,因為這名同學,已經享有了復旦大學5%自主招生的錄取優惠,僅需要達到當地一本線即可被復旦錄取,只能怪他的高考分數比一本線低6分——目前的自主招生就是這樣的規定,陜西省堅持規定,是正確的。而且,正如陜西省招辦所顧慮的,如果這次為孫見坤開了這個口子,“條子生”、“關係戶”等腐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來年將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數不達錄取線,卻可以通過教授的堅持,進入名牌大學。

    在現代教育史上,通過教授的堅持,就把某位學生錄進大學,留下了諸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美談,比如,當年數學、化學、物理、英語總共只有25分(百分制)的錢偉長,卻被清華大學錄取,而且,物理只有5分的他,居然通過遊説系主任,進了物理系,這讓人見識了當時教授的聲望,以及當時大學的公信力、辦學活力。而且,這不是個例,幾乎是當時大學教育的常態。可為何現在,教授的堅持,卻可能(甚至很多人相信)變為“條子生”、“關係戶”的交易呢?

    這是因為今天的大學,已不是那樣的大學;今日的教授,也不是那時的教授。我國當前的大學,普遍存在行政化問題,行政力量主導教育、學術管理與決策,教育和學術的尊嚴在一定程度上受損,更別提教授個體的教育聲譽與學術聲譽。

    在我國,大學推進自主招生改革,也由此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從教育發展看,大學只有自主辦學,才能使學校具有靈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語),沒有辦學自主權的大學,只能失魂落魄;而另一方面,把辦學自主權交到缺乏教育聲譽與學術聲譽的辦學者手中,人們擔心,極有可能被亂用,教育的公平將失去保障。

    在這種兩難困境中,我國推進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選擇了賦予高校有限自主權的方式,即高校先對學生進行自主招生測試,確定學生的自主招生資格,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再參加統一高考,統一高考成績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一本線或者低於高校當地錄取分數線10-20分),這種模式,本來是兼顧公平和自主權的“理想模式”,然而,這種“理想模式”,導致的結果,卻是半吊子的自主招生,以及公眾的普遍質疑。所謂半吊子自主招生,從孫見坤同學的錄取結果可見一斑,高校並沒有真正選擇學生的權利;而公眾之所以質疑,是由於獲得有限自主權的高校,並沒有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公眾對高校的有限自主權,也不放心。

    我們以為,突破困境的途徑,應是在賦予高校完整的辦學自主權基礎上,建立高校合理使用辦學自主權的辦學制度,以及受教育者選擇教育的機制。

    以自主招生改革而言,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應同步進行如下改革:其一,高校內部管理的改革,建立教授委員會,由之下的教育委員會,負責學校的招生事宜,招生標準、招生過程全部公開、透明。其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校的改革,對於自主招生高校,一名考生可同時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自由選擇其中一所學校,這種學生對學校的選擇,將促進大學競爭機制建立,受教育者的權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尊重。

    如果這兩方面改革無法推進,那麼,我國大學將很難獲得公眾的充分信任,於是,自主招生改革,將會一直在“談到人才時渴望改革,談到公平時反對改革”的無休止爭論中,貽誤時機,而事實上,培養人才和教育公平,完全可以結合起來,實現這兩者結合的,就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我國《教育規劃綱要》已經對此做出了規劃,但這一改革,取決於教育管理部門是不是真正放權,學校的行政領導的權力是不是真正受制約,教授能否獲得充分的自主權,學生是否擁有選擇教育、評價教育的權利。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