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社論:哀悼遇難同胞 民眾心結待解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5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8月23日,8名中國香港遊客喋血馬尼拉街頭。事件本身的慘烈不僅令廣大國人強烈關注和哀悼,而且激發了深刻的討論。 在不可預知、過程失控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對這場危機的應對令人印象深刻。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立即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菲律賓政府全力開展營救行動,並書面通報情況。外交部也迅即派出工作組赴菲處理有關善後事宜。香港特區政府也及時採取了派出包機、發佈旅遊警示等四項措施。這些做法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於海外遇難和受困公民的關懷。

    毫無疑問,在整個事件的處置過程中,當地警方存在一系列失誤操作之處。這些失誤也為菲方所承認。在中國政府交涉後,菲律賓政府承諾會儘快完成調查報告,並將由副總統及外長親赴北京及香港説明調查結果。這也體現了菲律賓政府對於事件嚴重性的高度重視。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起悲慘事件經現代媒體傳播後,已經在中國民眾中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並在民間輿論産生了討論的熱潮。網絡賦予了每個人都發表意見的權利,這並非壞事,實際上,這是雛形公民社會時期的典型輿論形態。在眾多對於香港同胞的哀悼當中,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甚至發表了一些過激言論,但值得肯定的是,與這種不理性意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更多的網民認為,個別人造成的悲劇不能將其意義過度延展,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國民的心態正在走向成熟。

    一個公共事件,不僅政府層面的危機處理方式非常重要,民間輿論層面同樣存在危機處理的方式方法問題。因為這實際上反映的是民眾對事件本身的認定和解讀水平。顯然,一些人的錯交由全體人群買單,不但模糊了責任方的責任,而且人為設置了不同國家民間往來的心理障礙。

    中國民眾表現得理性,並不意味著,菲律賓的形象不會在中國民眾心目中“丟分”。所以,在事情的另一面,菲律賓一方還需高度重視中國民間對於此事的高度關注。

    中國與菲律賓有長期民間往來,又是菲律賓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此次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給其勞工出口與旅遊業這兩大産業支柱帶來負面影響。菲律賓需要用誠心和作為,拂去此次事件的陰影,使其經濟發展戰略得以順利實施。

    而體現誠心和作為,首先是事件的善後要妥善,事件調查要公正、客觀和透明。對於這種發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公共危機事件,菲律賓政府和警方在善後的同時應認真調查,危機處置過程應當儘快詳盡公佈,其中問題應當檢討。這不僅僅是告慰無辜失去生命的遇難者及其親屬,也是給菲律賓人民和中國民眾一個交代,更是為包括馬尼拉在內的所有可能遭遇公共危機事件的城市,提供處置的經驗與教訓。

    更為重要的是,菲律賓政府如何通過切實的舉措,在未來重新贏得中國民間對於菲律賓的信任。昨日,菲律賓宣佈將8月25日定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在菲人質劫持事件中遇難的中國香港遊客。這可以看作是菲律賓政府對事件善後所做的努力;類似這種努力,將是解開中國民眾心結的開始。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