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肖擎:特別關注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們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5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前日,武漢氣溫達37.3℃,創今年新高,據氣象部門預計,我市本月上旬難以看到退燒現象,最高溫將一直徘徊在37℃左右。外地,近一輪高溫天氣已導致內蒙古、山東、西安、重慶等地至少40人因中暑而死亡,7月30日至8月1日,濟南已有8名戶外勞動者被“熱死”。

    “嚴寒”、“酷暑”這樣用以形容自然特徵的詞彙,除非有特殊含義,給人的都是不舒適之感。天冷天熱本是自然現象,但有人因此失去生命,連極少出現或者不怎麼出現高溫的東北地區,也熱浪滾滾,叫人難以安身,一些損失接連出現,説明極端天氣具有某種災害性質。災害意味著人們的關注會更多,應對措施也要更加完善。

    酷熱難當,只要我們不是整天都呆在由機器製冷的涼爽環境裏,只要我們仍然要走到戶外去,就難免會對這樣的天氣指指點點,難免對烈日灼烤下的日子説三道四。極端天氣下,人的心情容易煩躁,煩惱也會更多,這應被視為正常;人們就此提出一些要求,希望在高溫補貼、高溫安全上措施更加人性化,把不足之處做得不留遺憾,也不能被認為是無理之舉。

    牢騷、煩惱也好,反思、建議、提醒也罷,本質上是對高溫下人的關注。這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高溫崗位人群,一種是非高溫崗位人群。對非高溫崗位人群來説,大汗涔涔,暑熱難耐,更多是作為生活層面的問題,高溫帶給他們的影響較其他人而言還是有限的。當然其中有一些人則是需要特殊照顧的對象,比如小孩、老人,家庭照顧當更加細心,一些政策、社會場所也可以有條件地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這都可以作為提醒提出。

    倒是對於那些必須在高溫下、在戶外工作的人們來説,我們應當給予特別關注。建築工人、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等群體,承受高溫不只是一個生活層面的問題,他們拿身體拼酷熱,基於工作性質,基於某種職業屬性,哪怕心裏不願,也不得不投身其間。現在人們所特別提到的權利、權益、保障等問題,主要是關於他們,這既是一種感同身受的關注,也是一種顯示人心溫度的聲張。

    我們應當明確一種認識,對高溫崗位人群來説,戰高溫、冒酷暑並不適宜被放大為展示精神意志的強大,本質上這是行業分工的要求。如有可能,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應當避免高溫作業,但現實中高溫行業的運行是社會秩序的一部分。建築工人、環衛工人、交通警察、公交車司機,他們並非是被惡意安排在高溫下工作的群體,一種普遍的現實是,高溫作業不是報復,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工作,一種職業。

    社會秩序需要特殊的人來進行維護,這是高溫崗位人群的行為本質。正如每年春晚我們要感謝邊關戰士、感謝一些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的同胞,我們體諒他們的辛苦,敬重他們的工作,但對邊關戰士我們不能要求他們走出邊關,對不能回家的同胞也不能勸其放下工作,趕快回家。高溫下工作的人們,我們同樣要感謝他們,我們都或多或少受惠于他們的工作,因為他們的堅守,我們的生活才平靜如常。關注他們,應當給予他們更好的保障,採取各種措施讓他們少受酷熱,在炎如火灼的環境裏,既有實質性的各種保障,也能收穫社會人心送去的清涼。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