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若夷:“救人求表揚”並非是庸俗不齒之事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57歲的何大媽晨練時落水,82歲的孫老伯跳入池中救人。事後被救大媽打算登門道謝,卻被救人老伯要求找媒體宣傳其救人行為。救人老伯稱是想通過宣傳教育旁觀者。大媽女兒得知此事,在網上發帖質疑老伯的救人目的:“哪有這樣來求表揚的”、“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又表示,“我們只是不願意把自己的隱私曝光。既然已經這樣,要弘揚正氣,就弘揚吧,就算是我們吃了個悶虧”。

  此一“救人求表揚”事件,應該説,包含有多重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如“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報”與“救人求表揚”之間孰是孰非的爭議,再如,“宣揚好人好事”與“保護隱私權”誰對誰錯的爭議等。厘清這些爭議,並更合理地去看待它們,無疑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

  首先當然得承認,就純粹私德而言,“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報”確實很高尚,但從現實道德的普遍可及可行角度看,“求回報求表揚”也未必一定就是一件庸俗不齒之事。

  其實,從經濟的角度看,“做好事求回報”也顯得合情合理。畢竟,任何做好事都是要付出成本風險的,而且有時這種成本風險還會很高。既然承擔了成本風險,事後得到適當的補償回報,當然並不過分。

  再看,“宣揚好人好事”與“保護隱私權”間的爭議。應當承認,“宣揚”確實可能對隱私權構成損害,而在過去,我們在這類宣揚過程中,也確實有過於看重宣傳性而不顧忌當事人隱私權的一面,但同樣應當看到,兩者之間並非完全不可兼容。如時下許多媒體,在這方面就非常重視和小心,許多宣揚活動中,均普遍使用“化名”、“馬賽克遮擋”、“變聲”等技術手段,盡可能地尊重和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

  退一步講,即使“宣揚”與“隱私權”不可兼得,有時為了實現“宣揚好人好事”的公共利益,稍稍犧牲一點個人隱私,也並非完全不值得。

  最後,還必須指出的一點是,82歲老伯所求的“表揚”,其實並非基於個人名利的表揚,而是為了“宣傳教育旁觀者”——“讓我寒心的是,當時在場那麼多比我年齡小的人,他們都沒去救……”顯然,老人這裡所稱的“表揚”實乃一種勸誡、批評,而面對這樣的批評,如果我們不僅不能有所反省警醒,反而覺得“吃了個悶虧”,或者懷疑老人做好事的動機用心,那麼我們的道德水平境界是否太過不堪,要再令老伯這樣的先輩失望了? (若夷)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