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濟北南:“空賬”不能兜底了事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6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社科院一份報告顯示,中國養老金“空賬”規模大約為1.3萬億;2004年該數字為7400億。這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中國和拉美養老金制度國際研討會上透露的。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官員認為,不應該過分擔心“空賬”問題,中國如果出現養老金赤字,國家自會兜底。(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4版)

  1.3萬億養老金“空賬”,觸目驚心。打個比方,將此數據平攤下來,養老體制就欠每位公民1000塊錢。而且,這個缺口還在逐年拉大。從2004年的7400億到今年的1.3萬億,六年時間將近翻了一番。試想一下,依此速度發展,要增補缺口得投入多少資金?然而,這不是最可怕的,那種“國家自會兜底”的論調,才真正讓人驚心。

  筆者的意思不是不相信國家信譽,也不是擔心全國老百姓領不到養老金,而是本能地對“國家兜底”的思維保持警惕。單純從這養老金“空賬”這一事上講,用財政力量彌補缺口,並不是太難。但問題是,面對鉅額“空賬”,當務之急應該是找到問題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用財政調節、政策調節加以平衡,而不是只想著國家兜底。否則,“國家兜底”很可能會變成一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抑或是“拆了東墻補西墻”式的問題。而且,發現不了問題的養老金“空賬”,還可能像個無底黑洞一樣,讓你難以填滿。

  所以説,問題不在於國家能不能兜底,而在於兜底的代價是什麼。我們知道,“國家兜底”的方式説到底還是“納稅人兜底”。如此一來,養老金問題的成本,也可能就轉稼到了民生之上。

  面對某些領域的紕漏,我們必須轉換思維,不能老想著處處都讓公共財政為其漏洞買單,從而忽略掉責任的承擔與制度的完善。“兜底”思維至少有兩個不可取之處:其一,它會削弱我們的問題意識與糾錯能力。即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財政買單,並且認為問題早晚會解決。這樣很容易會導致一種懈怠思維,加劇形勢惡化;其二,便是相信權力萬能,這與市場經濟語境下的市場規律不符,不利於權利意識的成長與發育。

  找出養老金“空賬”擴大的原因,然後進行責任追究,遠遠要比一句輕飄飄的“國家兜底”重要得多。更要明確,權力的職能不是為了兜底而存在,而是為了對民眾負責而存在。這也正是“國家兜底”思維的本末倒置之處。顯然,這比1.3萬億空賬更可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