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崔中波:“千年糧倉”經得住歲月考驗,卻惹不起開發商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3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11日,江蘇鎮江古運河畔的大型商住樓盤“如意江南”建設項目現場,依然繁忙,工程的地基開挖工作仍在繼續,旁邊的樓盤銷售處,則忙著迎接一個個前來看房的客戶。而一處對大運河申遺有著重要意義的考古遺址、入圍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就在一輛輛推土機、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漸漸消逝。(7月12日《人民日報》)

    開發商不惜動用大型機械設備、加快工程進度,在這麼一個文物學家們正在進行價值考證的“千年糧倉”身上大動干戈,其中蘊意不言自明──不是成了“文物”就得保護嗎,那就讓它在成為“文物”之前徹底消失,大門一設,圍墻一擋,“滅你沒商量”。

    當然,這開發商的脾氣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據説“來頭不小”。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績衝動,欲撈到實打實的經濟發展、利益好處的慣性使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何況,文物部門的孱弱無力也著實為“慘烈損毀”點了一把火──要財權沒財權,要執法權沒執法權,既拿不出銀子來保護文物,又沒有能力制止破壞文物的行為。更可怕的是,其本身也要受制于地方政府財政供養,即便有委屈,也得做個聽話的“乖孩子”,打破牙齒往肚裏咽,眼睜睜看著千年的重大文化遺址變成“地下室”,捶胸頓足,欲哭無淚。

    並且,對此類早已算不得“前無古人”的破壞文物行為,《文物法》與《刑法》雖然都有條理清晰的追責條款,有時卻只是老老實實地呆在“紙面”上,沒有貫徹落實到行動中。比如還有安徽宿州煤礦修鐵路破壞近百平方米文物遺址,比如京滬高鐵工地商周遺址遭施工隊破壞……鮮有聽説哪個地方官員因此受到制裁──違法行為得不到追究,不法舉動得不到懲罰,打文物歪主意自然也就週而复始地冒頭,“千年糧倉”一頭栽在開發商的腳下,其實早就“命中註定”。

    可以想見,假如有關部門不對此起彼伏的“破壞文物事件”,打出一套像樣的“組合拳”,不對積弊已久的癥結刮骨療傷,即便聲勢浩大的民意喇叭喊得天響,也甭指望震醒既得利益的“夢中人”。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