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耕身:除了高齡津貼,還應有“孝心承諾”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9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餓死人的事,發生在今天這樣一個年代,總給人以時空錯位之感。然而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的報道指出,4月1日,安徽省太和縣李興鎮程寨村85歲的程保平老人,因兒子去世後無人照料而活活餓死。數日後,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4月9日,北京市通州區張辛莊村80多歲的老人柴玉吉餓死家中,儘管她有四個兒子。

  公民有免於饑餓的權利,這權利是與生俱來的。具體到程保平、柴玉吉兩位老人的境況,可能並不是單純的饑餓事件,因為他們面臨的,並不是全社會的糧食短缺所導致的饑饉。再怎麼樣,這個社會哪會少了他們的一口飯?所以事實是,他們之所以被餓死,僅僅是因為他們蒼老到了無法照顧自己,而民政、社區、家庭等社會保障網絡,又未能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照料。但越是這種原本不必陷於饑餓的“因饑死亡”,才越是尤感沉痛之處。

  老人應當得到的幫助和照料,正如他們應當免於饑餓一樣,是應當享有的社會權利。因此,一個社會如何對待進入暮年的公民,總是最能見出社會的道德與良知。波斯王子昂蘇爾瑪阿裏曾説,“到了老年,要儘量使自己的生活穩定下來。仍舊到處流浪是不明智的。因為衰老和貧困是人的兩大敵人。”所以,如何為老年人群提供“穩定下來”的條件,使他們在日漸衰老之中,還能免於生存與權利的雙重貧困,早已是不可回避的命題。

  老人餓死,以及他們無法得到幫助與照料的情形,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夢想變得沉重,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受到挑戰。不能不看到的是,此種現象並不只是個例。即將公開的《民政部關於建立高齡津(補)貼制度先行地區的通報》顯示,目前在省級層面建立80歲以上高齡津(補)貼制度的有北京等7個省(區、市),其中按月發放的僅有6個。

  溫家寶總理説過,“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也説過“要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社會公平的要義,更體現在是否優先保障了那些處於社會最不利地位的人群,使人人都得到照料,人人都能免於被拋棄的命運。也只有這種前提下,每個人的生存與權利,才能擁有尊嚴。從這個角度看,僅僅是給老人以有限的高齡津貼,不能滿足他們對尊嚴的需求,他們需要更週到的權利保障,需要得到制度化的孝心承諾。

  面對程保平、柴玉吉兩位老人的餓死,面對更多辛勞一生到老來卻孤苦無依的公民,社會需要真誠的歉意與及時的彌補。“其實,説起我國在80歲這個年齡才建立高齡津貼,我們自己都覺得寒酸,全世界都沒有這樣搞的。”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這樣説,“我們的國力發展到今天,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希望大家在談經濟成就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該不該給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津貼了?能不能加強一點對社會問題的關心?不要等問題嚴重了再轉頭。”斯言誠哉。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