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重振五四精神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04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在昨天于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多位外國著名大學校長不約而同地認為,中國的大學絕對能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最快估計,需要20年。(揚子晚報5月3日)

  中國高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中國高校當前最需要變革的是什麼?怎麼才能解答“錢學森之問”,讓高校培養出傑出人才?這些問題像一個個夢魘一樣纏繞著我們,始終無法解決。然而,更毋庸諱言的是中國很多大學穿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皇帝新裝,裸奔了好多年。中國的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不高,但是卻名聲在外:官僚主義行政化世界一流,鋪張浪費世界一流......大學教育在行政和資本的雙重摧殘下艱難地發展著。從這個層面上講,最快二十年是一個樂觀的估計,是臺面話,不足為信。

  中國要創建出一流大學,其實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僅大學本身的建設需要有浴火重生的決心,青年自身的發展也必須要有如同醍醐灌頂般的幡然醒悟。(這兩者缺一不可,但是可惜的是過去我們卻常常只看“硬幣的一面”,忽視青年學生自身修養。)記得丁學良博士在探討中國為什麼沒有一流大學時指出:中國引進西方現代大學制度的一百多年來,高等教育界人才輩出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五四”前後,一個是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華人諾貝爾獎的兩位得主李政道、楊振寧就出自這裡)。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界的資源狀況一定不會比現在好,為什麼會出了那麼多的人才?我以為,就是五四精神是一直貫穿于那個時代,影響著那個時代的青年。

  而反觀現在,當我們面對反抄襲軟體的時候,當我們面對部分富二代,官二代墮落的時候,當我們面對青年對社會不公冷漠而視的時候,當我們面對青年屈服於權威,丟失獨立思能力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對於我們青年來説,五四精神被丟失了,至少也是褪色了許多。

  還記得這麼一句睿智的話:“科學不只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它強調的是思想方法,而科學的精神就是理性的精神、科學的思維、實事求是的態度三者的集合。民主精神包括自由、平等、寬容三方面。自由是獨立思考,平等是保障人權,寬容是承認別人的自由權利,它們同樣是理性的要求。”沒有“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指導,青年會迷失方向,大學也會形同虛設,建設一流大學更是水中撈月,可望不可及。

  大學是青年思想的搖籃,意志的發源地,精神的殿堂,在五四青年節之際來討論這些問題顯得更有意義。喚醒那些沉睡的心靈,重建五四精神,才有“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發”的青年,“青春的力量”才可以“力排陳腐朽敗者”。五四精神曾經點燃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曙光,我們希望也堅信五四精神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照亮教育的發展前路。這樣,一個渴望發展的民族才有希望。

  但是,話説回來,我們也不必過分糾結于“中國沒有世界一流大學”。認識到問題存在,比盲目樂觀要好很多。或許中國遲遲沒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也正在於我們對“世界一流大學”的看得太重、追逐得太急促,以致迷失方向,走入急於求成的誤區——僅從硬體建設這一容易出成績的層面著手,而導致軟體建設滯後,使得高校建設南轅北轍。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