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磊:世界一流大學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04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在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20所世界知名大學的校長,及121位國內大學校長濟濟一堂。包括牛津、劍橋、斯坦福等多位校長不約而同地認為,中國的大學可以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最快估計,需要20年。(揚子晚報5月3日報道)

    當前,高校似乎已經掀起了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潮流,而清華北大作為高校排頭兵在世界上仍然排在三位數之後,對比之下,不能不説現實同理想之間還有很遠的路程。猶記得前不久,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就聲稱中國目前沒有世界一流大學。彼時不少人都對此頗為憤懣,甚至延伸到徐校長在任時的作為與斯言之間的分歧,藉以否認這句實話。

    但是,社會對於一流大學的焦慮仍然存在,以至於需要一個時間表來度量等待。所以,各位世界知名高校的到中國也不能不入鄉隨俗,回答諸如“中國高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這樣的問題。這些校長抱著對中國高校的“友好感情”,也會説出“前途光明,同志努力”這樣的吉祥話來。他們對中國高校的了解之於許智宏如何,這恐怕很難講清楚。20年建成一流大學,這樣一個靜態的標誌的可信性是有限的,因為不能預測二十年後一流大學的水平是怎樣的,路漫漫其修遠,可能中國高校唯一能做的就是趕超。

    國內大學的口號與輿論質疑之間的分裂,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焦慮。這種焦慮源於,作為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國,卻沒有相稱的學術力量及教育質量,這根“軟肋”成為民族自信心的短板,關乎國家的顏面。而就長遠而言,如此不相匹配的教育學術,對於整體國力的持續提高不利。所以,當中國高等教育頻頻出現學術造假等醜聞時,國人“一流大學”的焦慮又增加了一層。

    可以説,以當下的高校改革發展的模式,“一流大學”的呼喊也只能是賺吆喝。面子上拿不拿得出手的大學,實際上需要高等教育從裏子上進行整治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是課程設置這樣的創新,而是要從整個體制上為高等教育鬆綁,提升大學的自由度。僅就高校去行政化而言,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就擔憂地指出全社會行政化的前提下,高校去行政化帶來的將是高校的削弱。誠斯言哉,高等教育改革如果不從整個體制上“刮骨療救”,單從現在出發,趕超恐怕很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二十年的時間表也是有前提的等待。一流大學的夢想,這樣一個面子問題的解決就在於裏子的努力,需要的是教育制度上的變革。對於“一流大學”,縱然不信自家人的實話,在面對外人的“友好”預期之下,也不可少了冷靜的頭腦和腳踏實地的進取。

 

責編:趙春曉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