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一學者從2009年開始,實地走訪了全國60多個城市的150多個樓盤。在與這些樓盤的“對話”中,企業主這樣描述自己的“生財之道”,“別看我廠裏的機器在轉、工人在忙,可那是虧本的,但我得做給銀行看,這樣才能拿到貸款,才能去炒樓。”
其實這樣“曲線救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且慢指責這些企業主“挪用貸款”,一來資本自古以來無利不起早,二來也是飽含了當下實業家們無奈和苦衷。連中國電信、中化集團這樣握著中央鉅額救市資金的大佬,也要到房地産市場淘點余糧,更何況掙紮在市場競爭邊緣的小魚蝦們。
在這個銀行資金炒樓的利益鏈條裏,央企當然是大魚,小企業主只能是小魚,魚嘴裏奪點生存下去的米糧,至於誰是任由吞噬的蝦米呢?自然是房奴。因此,前幾天經濟評論員葉檀稱,中國新一輪財富分配過程在去年已經完成的時候。雖然我被嚇了一跳,但細想起來此言不虛。
郎鹹平曾經把被房地産綁架的中國經濟形容為“深度套牢”。這就是為何最近房産調控新政頻頻出招的根本原因。因為,今年兩會,中央已經定調,收入分配改革和房地産市場調控是兩大抓手。控制房地産市場,才不能讓一些渾水摸魚的投機客在收入分配領域興風作浪。
房地産市場讓中國經濟患上感冒,病根在冷熱不均。實體經濟和房地産可謂冰火兩重天。過熱的原因是我們的資金被誤導到了樓市,其他的自然就過冷。而經濟學家警告,一旦走到重感冒這一步,就必然産生它的必然結果:一、調控政策失效。二、通貨膨脹。
調控如果成“空調”,通貨膨脹必然猶如龍卷風,席捲走普通老百姓的血汗和財富。中央關係民生的收入分配改革勢必成水中月鏡中花。因此,中央連連出手堵截熱錢、打壓房産就是給市場打了預防針,意在給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保駕護航。
當然,改革成敗與否,不僅要“堵”,讓普通民眾得利,也要強調“疏堵結合”,給民企一片天。正如經濟學家李慶雲説,從根本上説,還是因為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不暢通、投資方式有限。“政府的政策一定要改,不改的話民間資本就沒有出路。”
只有疏堵結合,一個“橄欖型”的收入分配體系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而“啞鈴型結構”的兩頭,房地産和行業壟斷應是中央調控的重點。
責編:趙春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