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146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國家隊“特供”食品帶來的相對剝奪感

作者 單士兵 2012年2月28日 07:10

民以食為天。只不過,食品安全這種天大的事,在中國,卻經常製造出悲劇。面對奧運腳步越來越近,最近體育總局就下令,禁止國家隊在外吃肉,因為害怕吃到“瘦肉精”,會讓運動員多年辛苦化為烏有。像國家馬拉松隊乾脆自己開闢養雞場,隊裏領導、教練當起了“養雞專業戶”。 (2月27日《新京報》)

倫敦奧運,茲事體大。吃得不好拿得金牌少,這會讓人感覺很窩囊。但如果吃到“瘦肉精”,在興奮劑檢測中亮紅燈,那就太丟人了。食品安全危機已植下濃厚的時代心理陰影,連堂堂國家隊也要為之各顯神通,讓教練領導你養雞來我喂豬,讓跑到外面的隊員們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只敢吃麵。

國家隊為保障食品安全,還建立了系統性的管理流程,從供貨採購到成品製作,都處於嚴格監督把關中,甚至不惜通過特殊渠道,來購買比普通市場更貴的肉。這讓人感覺又回到食品“特供”時代了。想當年,人們買豬肉要憑“肉票”,不同身份階層的人們,在享受吃肉權利方面也不同,很多東西打著“特供”名義的食品,只能被特殊人群所擁有。可是,現在物質豐富了,計劃經濟時代也走遠了,市場開放談許多年了,為了吃得安全,國家隊又搞起“特供了”,這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國家隊員有一個最基本的身份,那就是國家公民。一個國家的公民如果在吃喝安全,還出現差別化管理,這就很可笑了。這種給予國家隊食品“特供”的方式,無疑又是在以損害公民權利平等為代價,對從源頭上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危機來説,並不是一個好信號。

這是因為,國家隊在保護食品安全方面,根本沒有使出什麼“新招”,只是通過層層監督過濾,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各個環節中,與相關責任人都簽定安全協議,以確保在出了問題的時候,每一個環節都能追查到底。這執行環節的技術手段,在長期求解食品安全危機的分析中,都早就被説過無數次,相關部門也一再表示要做好的事。然而,現在國家隊很不放心,自己花費財力來監管,而老百姓又怎麼辦?

解決不好食品安全問題,在這個國家,誰都不會是倖免者。前陣子,曾有消息説,“地溝油”流入某些政府機關的飯堂,當時被視為一個響亮的諷刺符號。現在,國家隊自己養雞買肉,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國家隊能搞這樣“特供”的方式來保證安全,那麼,是不是還會有更多領域人員也需要通過“特供”來保障他們金貴的身體呢?那樣的話,“特供”範圍不斷擴大,當然是容易“特供”到政府機關食堂那裏的。而普通老百姓內心的相對剝奪感,也必然越來越大。

這樣就勢必導致更大的社會不公,這才是問題關鍵。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我們底線一再被降低,原因就是這背後牽扯到複雜的利益博弈。本來,法律作為社會利益博弈的一種調節器,是解決食品安全危機的重要支撐。問題是,在這種複雜利益博弈格局下,相關立法以及配套制度建設,總是處於緩慢停滯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食品安全法草案討論審議通過需要經歷艱難過程的原因,而這背後,無疑又與既得利益者把持著相關話語權有關。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還有長期困擾我們的執法不公,權大於法、法律執行難等等現象,如何祛除,現在仍然是個懸念。理不順相關監管體制,不能剷除那種“政出多門、推諉扯皮”的沉疴固疾,出現國家隊這樣自己建立把關系統做法,來獲取“特供”食品,也就不難理解了。人民網日前針對“食品安全”展開網絡調查顯示,高達62%的網民遇到了問題食品最終選擇忍耐。面對國家隊通過特供食材來保健康,我們不禁在想,難道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真的要發展到對既得利益者都進行“特供”,然而把危機都留給普通老百姓來承擔嗎?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