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醫療改革,無疑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即便在美國,奧巴馬要推進醫療改革,也阻力重重。而中國,在醫療基礎相對薄弱、醫療需求卻極為旺盛的情況下,要推進這一改革,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局,自然更為困難。然而,事涉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事涉億萬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醫療改革“舉步維艱”的每一步,都會引來極大關注。
毋庸置疑,醫療改革一向就放在我們改革路線圖的前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2億;比如,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左右;再比如,預約掛號等便民惠民服務措施正在向全國推廣。這些,讓群眾得到巨大實惠,也彰顯推進醫療改革的勇氣和信心。
然而,無論是“看不起病”的焦慮普遍存在,還是大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無論是藥品的“降價死”,還是過度醫療的氾濫,也都表明,這一改革,仍在路上。
對於中國的醫改,2012年是一個轉折之年。2009年啟動的新一輪醫療改革,所作《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在今年即將交卷。審視這一方案中所定五項重點改革,無論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還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都還需要進一步破題。
如果把目光轉向更為複雜也更為廣闊的地方,我們會發現,很多地方也在試水不同的醫改模式。曾經引起極大關注的“神木模式”,因為有全國百強縣的強大財力支撐而被視為“不可學”。然而,經濟相對落後甚至是貧困縣的湖南桑植、藍山探索的醫改,卻在很大程度上證明,很多時候,這一改革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勇氣和決心的問題。
而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在推進醫療改革上的探索,也啟示我們,醫療改革需要在“頂層設計”和“末端處置”上“雙向推進”。
的確,與所有改革一樣,醫改也既面臨整體上制度、投入的問題,各地也因情況不同而有“定制性”的問題。比如北京,優質醫療資源雖集中,但面臨“全國人民來看病”的壓力;而一些中西部地區,可能更缺乏優秀的醫生、先進的醫療器械。這就要求,頂層設計指出大方向、提出大思路、解決大問題,而各地在具體操作中,也需要因地制宜。
這樣的雙向推進,一方面要求政府更好、更多地進行基本的制度設計。實際上,新一輪醫改方案中所提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都可説是有一定普遍性的頂層設計。以基本藥物制度為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執行零利潤銷售,在“以藥養醫”被廣為詬病的情況下,無疑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基本制度”。
而另一方面,則要求各地更積極地探索,不能以沒錢、沒經驗、時機不成熟等託辭而裹足不前。比如北京,雖然醫療供需矛盾較突出,但從成立醫院管理局到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正是這樣從“小舉措”開始的突破,帶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漸進式”的醫改,不能只是“漸”,沒有“進”。各地一小步一小步的推進,不斷積累改革經驗、形成改革共識,最終會成為向前的一大步。
更何況,醫改涉及到的利益問題,甚至比其他方面的改革更為複雜。曾被稱為“最徹底醫改”的安徽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在很大程度上就源於未能擺平醫生、藥商、患者、醫院、政府的利益,甚至大醫院、基層醫院、鄉鎮衛生院等,也有不同的訴求。如何在醫院回歸公益的同時,對醫生進行合理的績效考核,激發其積極性?如何在市場化的定價環境中,對藥品生産、經銷和使用進行更有力調控,打破藥品暴利?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在不斷地“摸石頭”中探出一條自己的路。
醫改是難題,但越是難題,越需要拿出闖關的決心和勇氣。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向推動”固然重要,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有效配合、公眾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同樣是不可或缺甚至更為重要的力量。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