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137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有良知的醫者當以蔡瑞芳為楷模

作者 湯嘉琛 2012年02月17日 07:14

據媒體報道,台灣地區最早引進激光(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的台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宣佈不再做此手術。蔡 瑞芳表示,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激光近視矯正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可能和當年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 蔡瑞芳還表示,手術後易出現眩光、夜間視力減退及眼睛幹澀症候群等並發癥。

近視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問題,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三國合作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 口近視發病率高達33%,是世界上近視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隨著晶體手術、激光矯正術等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 形成一種共識,即認為近視可以安全地通過手術治愈。

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施用激光近視矯正手術的患者超過1000萬人,僅中國每年就約有100萬人選擇這項手術。由於手術設備 昂貴,近視手術的費用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使得一個利潤豐厚的醫療市場已然成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蔡瑞芳以“封刀” 的形式將手術風險公之於眾,很可能會因為擋人財路而招致非議,甚至人身危險——在蔡瑞芳發表聲明的當天,與此相關的一些上 市公司的股價應聲暴跌。

激光近視矯正手術到底是否安全,是否存在不可知的後遺症風險,需要相關主管部門進行科學論證,我們無法輕易評判。但是 ,蔡瑞芳在這件事上表現出的責任意識和反思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醫者未曾泯滅的良知。從這一點來説,所有醫者都應以蔡瑞 芳為楷模。

醫學是一個與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領域,從業者尤其需要有責任意識。敬畏生命、治病救人是醫者的本分,對患者的健康 負責是醫者的義務。一旦發現醫療行為蘊含潛在的風險,醫務工作者應該及時告知患者,並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 。揆諸現實,當前的醫患關係普遍緊張,正因為一些不負責任的醫務工作者,為最大限度地謀求經濟利益,不惜惡化醫療環境,破 壞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醫學又是良心的科學,從業者應當比其他行業更有反思精神。作為激光矯正近視手術的引進者,蔡瑞芳早已成為這一領域的權 威專家,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手術風險的反思。他能夠因為一些患者的視力在手術十幾年後顯著下降而反思手術的科學性和風 險性,這一點尤為難得。在此,也有必要追問一句,在近視手術全面推向市場之後,當初負責審批的專家和官員們,是否早已不再 關注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看,蔡瑞芳用“封刀”之舉給自己的良知做了一個矯正手術,也寄望於此舉能讓更多公眾和學者開始思考近視手 術的風險。因此,這不僅涉及眼科醫學問題,還涉及到醫者的職業倫理。只有醫者能夠恪守職業倫理,以良好的醫德醫品來真誠地 與患者打交道,才能真正對得起“白衣天使”的美譽。我們相信,只要像蔡瑞芳這樣有良知的醫者越來越多,我們的醫患關係定會 越來越和諧。

當然,近視手術是否存在健康風險和後遺症隱患,公眾需要更加權威和更加確鑿的信息。從這一點來説,蔡瑞芳僅僅只是拋出 了一個嚴肅而關鍵的命題,這還需要衛生部門和更多的醫學專家能夠就此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小心求證。只要醫療風險確實存在,哪 怕這种醫療技術已經培植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商業市場,相關部門也應該及時進行干預和監管,畢竟,患者的健康與生命應該優先於 商業利益。

最新文章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責任編輯:魯楊熱詞:蔡瑞芳 台灣地區 眼科 激光(雷射)近視矯正手術  台北醫學大學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網 i貼吧 開心網 QQ空間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