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楓逸:失能老人呼喚中國的“國會山村”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10: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及時評論

  我國首次“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顯示,2010年末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有3300萬。作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國家,我國面臨的照護服務壓力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家庭負擔過於沉重、養老機構不願接收,3300萬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落”重重。(7月25日《經濟參考報》)

  在我們這個老年人最多的國家,越來越多失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正在考驗養老體系的建設,也使得養老問題更加凸顯。一方面,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空巢期,靠獨生子女解決失能老人護理問題越來越難。同時,照顧失能老人工作量大,護理難度高、風險大,大多數養老院不願接收他們入住。

  如何解決失能老人的照料護理問題,美國的“國會山村”模式值得借鑒。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村”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非營利社區組織,會員在繳納一定會費後可以享受多種服務,小到乘車出行、更換燈泡,大到看病就醫、法律諮詢,範圍廣泛。“村”裏有一條全天候電話熱線,“村民”可隨時致電尋求幫助。因此,一些年事已高且雙目失明的老人都選擇繼續留在這個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安度晚年。目前,全美社區養老“村莊”約有66個,還有120個在籌建中。

  在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傳統家庭養老的功能逐漸弱化,社會養老又受到養老機構資源緊張、長期護理服務缺乏系統規劃等問題制約的背景下,“國會山村”這種以社區為單位,聯合互助的養老方式可謂適逢其時。與養老院相比,“國會山村”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願望。老人們依然生活在社區大家庭中,生活在與外界的密切聯絡中,生活在親人、朋友、熟人的日常關照中,不會感到孤獨和苦悶。

  建立中國版的“國會山村”,實現我們的社區互助養老,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發達的志願服務。據介紹,在美國“國會山村”裏提供各項服務的主要是志願者,其中一些既是“村民”又是志願者。這樣做,可以有效拓寬服務內容,降低服務成本。由於85%的服務可以靠志願者免費提供,“國會山村”的費用只有每月500美元左右,遠低於養老院或輔助生活中心每月數千美元的收費。同時,發掘老人互助的潛力,在享受服務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能在生活上彼此照應,還能有效解決老來寂寞的問題。

  其次是完善的社區功能。“空巢”又“空心”,是許多獨居老人面臨的共同問題。目前,各地不少老的社區往往樓房陳舊、院落破損,基礎設施多年沒有增補,缺乏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所與設備,使得不少空巢老人精神上感到沒有樂趣。對此,政府應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社區功能,在已經成型的社區,鼓勵通過整合、置換等方式,將閒置的房屋或活動中心等設施改造用於養老服務,為老人們提供醫療衛生、心理諮詢、家政等服務資源。

  面對20年後全國8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1億人的現實,我國“社區養老”作為“居家養老”的補充形式,亟須加速前行。探索和建立中國的“國會山村”,不僅是3300萬失能老人的現實需要,更有助於社區養老的健康發展,迎接老齡化中國。

熱詞:

  • 國會山村
  • 村民
  • 社區養老
  • 居家養老
  • 中國版
  • 經濟參考報
  • 空巢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