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葉祝頤:重點大學應該姓“國”不姓“地”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1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媒體報道,在只有7.3萬人參加高考的北京市,北京大學今年的計劃招錄人數為614人(含文理科醫學部)。 這一數字,在有82.5萬人報名參加高考的河南,變成了108人,在有55萬人參加高考的山東,則變成了72人……有關高校招生指標分配的問題一直是民眾 關注的熱點,這一新聞再次把招生公平的問題擺上桌面。

  其實,這種重點大學本地化的現象並非只有北大、清華。近年來,許多全國綜合性大學越來越 地方化,它們在大學所在地的錄取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持續攀升,儼然形成了教育割據的局面。儘管一些地方政府與所在地高校實現共建,但中央財政撥款仍佔重點 大學投資的大頭,全國的納稅人都為這些重點大學做出了貢獻。重點大學特別是部屬院校應該是屬於全國人民的公共教育産品,不是地方的自留地。重點大學招生地 方化,剝奪了外地考生公平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這對高等教育資源不豐富、人口眾多省份的考生尤為不公平。

  一所重點大學,如果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僅有利於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可體現大學的博大胸懷。而相對單調的生源結構,長期發展下去,可能會形成文化、學術“近親繁殖”的怪圈,難免 會抑制人才的自由發展空間,這對大學自身發展、對全國經濟統籌發展、對營造公平的教育環境都沒有好處。因此,重點大學應該姓“國”,而不姓“地”。

  在這方面,中國政法大學已經先行一步,幾年前就建立了按各省市人口比例確定招生指標的制度。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第二所名校跟進。教育部應積極回應 民意,調整招生政策;更多重點大學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教育觀,擺脫狹隘的地域意識。如此,才能體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和諧,留住“大學之大”的大學精神。

熱詞:

  • 重點大學
  • 大學精神
  • 教育公平
  • 高校招生
  • 大教育觀
  • 高等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