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敬偉:香港限公不限私的車政啟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08: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香港人口密集,道路狹窄,但港府至今沒有對私家車上牌進行過任何限制。近十年來,香港增加了8.2萬輛汽車,這些新增的汽車基本是私家車。而對於政府的公務用車,港府在購車上則有嚴格的限制,10年間港府公務車輛數不增反降,減少了812輛。(7月12日《南方都市報》)

  中國進入汽車時代,全球銷量第一已持續多年。有車,不再是中國人奢侈的夢想,而成為日常的生活方式。可是,幾何增幅的車輛,也帶來城市交通的擁堵,城市污染的加劇,高峰時刻已經成為城裏人現代化生活的新煩惱。尤其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不得不治理的城市病。在北京,上車牌實行的是搖號制,要搖得車牌,煞是費勁;上海實行的是拍賣制,價格不菲;剛出臺的廣州新車政則綜合了京滬實行“搖拍制”……不管實行的是哪種“制”,無非是想通過有效的治理手段,減緩汽車在城市的增長,以破解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

  不過,京滬穗三地的車政實踐,由於處於初始階段,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一是這些基於管理善意的舉措帶來了諸多不合理的溢出效應,如使車牌照價格高企,如畸生法外的高價代理行業,如導致牌照分配上的不合理,如引發豪華車品牌與普通車品牌的市場不當競爭,等等。

  香港的車輛限購政策可為京滬穗鏡鑒。限公不限私,過去10年,港府公車數量減少812輛和私車增加8.2萬輛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一窺香港公權力對公民權的敬畏與呵護。

  最大限度地減少公車存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新購公車數量,將公車象徵的特權和待遇轉化為公共性,並成為各地車政治理的重點。少了這個前提,無論京滬穗還是其他城市,城市車輛管理就很難令各方滿意。

  限公不限私,平權不特權,香港給京滬穗等內地城市樹立了車政的標桿。港府的成功經驗不妨“拿來”,以破解限車帶來的公平問題。當然,內地城市也有自己的政情和市情——公車改革不到位,公共交通不發達,所以在借鑒香港經驗的同時也要結合本地實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公平的政策設計是第一位的。

  其實,香港交通治理值得內地城市借鑒的,還有在於其“公共交通極其完善,地鐵網絡四通八達,且與巴士的接駁堪稱無縫,市民出行極其便利”,所以,雖然香港私家車持車成本非常高,多數家庭不買私家車,但市民基本還算滿意,習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甚至“港府官員坐地鐵上班的也並不罕見”。換句話説,加緊完善公共交通,才是解決城市交通病的根本。

熱詞:

  • 車成本
  • 車牌照
  • 香港經驗
  • 城市交通
  • 一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