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喬子鯤:幸福靠什麼來保障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儘管幸福是個性化的感受,但追求幸福卻是全體性的共識與行動;儘管提升幸福指數更多的只是一種理想描繪,但保障人民追求幸福、過得幸福、享受幸福卻有現實路徑。

  幸福是一件很個人的事兒,多與主觀感受有關,什麼都有了仍然感覺不幸福的大有人在。現在有不少城市以提升幸福指數為發展目標,把幸福指數具體化、指標化,似乎實現了人們就幸福了。很為這些城市擔心,如果到時居民仍然感覺不幸福怎麼辦?

  事實上,人們的幸福感往往取決於其願望與慾望的實現程度。如果總是把願望定得過高,慾望過多,好不容易實現了,又可能産生新的願望和慾望,這樣的人幸福感就會很稀缺。相反,對生活保持樂觀態度,知足常樂,同時把幸福感變成追求幸福過程的一種享受,這樣的人幸福感就會很強烈。在這個意義上,有什麼樣的生活觀就有什麼樣的幸福感。

  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富裕家庭産生這樣那樣的糾葛,活得很累。一些貧寒家庭,小日子過得蠻溫馨。一些忙碌奔波的人,懂得停下腳步,在夏夜約三五好友,飲酒談天,不能説就沒有一點愜意的幸福。另一些安逸閒適慣了的人,突然給自己定下新的奮鬥目標,然後為著這個目標不遺餘力,這種找到自我與新生的感覺也必定就是敲門而來的幸福。

  幸福的感受是模糊的,不幸福的感受卻是具體的;幸福的感受來自於個體,不幸福的感受往往來自群體。因而,儘管幸福是個性化的感受,但追求幸福卻是全體性的共識與行動;儘管提升幸福指數更多的只是一種理想描繪,但保障人民追求幸福、過得幸福、享受幸福卻有現實路徑。

  在現實生活中,不幸福的感受有的來自於所處的外部環境,來自於社會生活中的具體物與事。當群眾共同感覺不幸福時,消解群眾的這種不幸福感受就是政府的責任。儘管減少群眾的不幸福感受,未必能讓群眾享受幸福,卻能為群眾追求幸福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一般來説,人們的這種不幸福感受,往往與生活中的憂慮和煩惱相關。上不了好學校、看病不方便、生不起病、工作很累但收入低、房價太高買不起等等,俱是人們的憂煩之源,其實就是民生諸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不再在這些問題上憂煩,或減少這些憂煩,群眾不幸福感受的因素就減少了,人們追求幸福就少了阻力和障礙,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就會成為現實。

  本報特約評論員喬子鯤

熱詞:

  • 幸福指數
  • 追求幸福
  • 群眾
  • 幸福感
  • 現實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