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妍:拒腐手冊,迷信技術就能反腐嗎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腐敗的危害人人知道,從經濟、政治、司法再到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不少人親見腐敗的威力,卻往往對拒絕腐敗感到力不從心。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當腐敗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生態存在時,一個人想要出淤泥而不染,試圖坦坦蕩蕩為人,往往會被視為異類。或正因為此,此次浙江省高院給全省法院下發“拒腐”手冊,試圖更藝術地拒絕腐敗,從技術上解決腐敗難題。

  據了解,該手冊模擬了24種法官在辦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禮、請托的場景,並給出處理意見:收到老鄉送的土特産,可回贈一定的土特産或禮品;飯局遇到當事人應設法藉故離開;當事人留裝了現金的信封應轉賬退還。(7月10日《都市快報》)

  拒絕腐敗,是好事。司法機關下發拒腐手冊,從技術上指導司法人員“柔性處理”、“藝術拒絕”,也算是反腐敗的一種方式。不過,這種“柔性”與“藝術”,很大程度要建立在公權人員個人品格修養足夠優良之上,一旦個人品行在反腐路上稍有差池,“拒腐手冊”便很可能落入反腐無力的窠臼。説白了,一個人是否參與腐敗,不是看他個人品行是否優良,是否能熟練運用技術手段拒絕腐敗,而是要看他手中是否握有足夠的腐敗資源,以及對腐敗行為的監管是否到位。

  從這個層面來説,“拒腐手冊”頂多只是一種技術反腐,與之前的“家庭反腐”並無本質差別。而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些腐敗個案中時,就會發現,一些腐敗行為之所以發生,並不在於腐敗個體從技術上拒絕腐敗有多麼困難,而是他們在權力的無節制運作上是多麼地難以被鉗制。在公權力的監督上,一旦缺乏一種真正有效的強大監督力量,那麼腐敗成為一種文化生態,甚至每一個個體都難以避免地被裹挾其中,便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在一個傳統的官本位社會,權力作為核心,必然會聚集眾多的權力與資本資源。權力在哪兒,圍繞它産生的各種人情與利益關係,就必然在那裏層出不窮。拿司法來説,司法領域的腐敗問題,很大程度不僅是送禮、請托等一般意義上的貪污受賄問題,更有司法缺乏獨立,不能有效鉗制地方權力,以至於在自身運作上無能為力,任由司法腐敗發生的問題。因此,防止司法腐敗,更多不是要從技術手段上杜絕司法人員本身出現腐敗行為,而是要釜底抽薪,從權力的監督鉗制上,盯住權力本身,從制度建構到落于實地的監管實施上,都努力構築一種反腐體系,並努力改變司法在內的權力格局。

  作為權力腐敗的一種類型,司法腐敗的根子往往在於,難以從地方權力的干預中抽身而出,尋求到相對獨立。不得不説,當下各地的司法生態,基本就處於這樣一種司法受制于地方權力的格局中。只是,倘若司法臣服於地方權力,看權力臉色行事,那麼司法就必然無法有效地制裁鉗制違規的地方權力。其結果,便是只能任由權力違法,甚至充當權力違法的工具,最終不僅導致司法不公,更會指向司法腐敗。

  治理腐敗的手法有千萬種,但要真正療治司法腐敗,與其從技術上想方設法切斷司法者與各種人情利益的關係,不如建構一種真正有效的監管力量,制約司法權力的違規運作,切斷地方權力直接干預司法權力的通道。法治社會,只有真正從法治的角度監管規制腐敗,並改變不恰當的權力格局,才可能真正防止腐敗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曲徑通幽。

熱詞:

  • 司法腐敗
  • 拒絕腐敗
  • 柔性處理
  • 拒腐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