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沒有“藩籬”的養老生活值得期待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16: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多樂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已經成為社會性難題,中國目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49億,佔總人口的11%以上。今天《中國經濟週刊》針對北京地區養老現狀做了調查報告,文章裏面提到了一些問題:進公辦養老院床位少、排隊嚴重;民辦養老院生存艱難;就近養老困難。

    數據顯示,北京401家養老機構中,作為市屬公立的“招牌”養老院共有床位2500張左右,只佔北京公辦床位數的1/10,目前仍有數萬張床位的市場缺口。由於養老院數量不足,很多地方出現了人多院少的狀況,一個可以直接反映“一床難求”現象的數據是,2011年底床位數僅佔老人總數比例的1.77%。

    在過去,政府把90%的錢都投入到公辦的養老院,公辦養老院規模大,有政府的補助相對便宜,而且醫生、護士以及相關的配套人員的培訓也能到位。但是,公辦醫院的發展還是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的需要;同時,作為公辦的養老院行政級別比較高,普通老百姓進入需要的成本也隨之增多,對於城市工薪階層來説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公辦養老院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應該是民辦養老院發展的契機,但卻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卻束縛了民辦養老院發展的腳步。

    實際上,對於民辦養老院的支持,早有制度規範。2005年,民政部出臺了《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意見中提及:社會辦福利機構將享受優惠地價,用水、用電、電信業務也將全部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然而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大打折扣,比如床位補貼拿不到,辦養老院的徵地用作商業用途等。另外,民辦的養老機構運行成本更高,為了提高知名度需要宣傳推廣;商業用地更是昂貴,因此很多養老院都是租地興辦;同時員工的成本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制度規範是外在的法律保障,對於養老機構內部的扶植力度也是欠缺的。由於欠缺政府的補助,民辦養老院的服務質量、護工素質等都成為自身發展的瓶頸。由於缺乏身份上的制度保障,民辦養老院的用地大多無條件讓位於商業用地,比如土地價格上漲,致使大部分民辦養老院被迫退縮到郊區或乾脆關停。有數據表明,我國90%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靠收取入住老人的服務費維持日常運營。

    面對公立、民辦養老的“藩籬”,是否能有更合理的養老方式取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何更好實現?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也許能提供有益的借鑒。在福州市的鼓樓區,政府推動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快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化、信息化。現在生活小區裏面多是空巢老人,福州市啟動的“敬老愛老助老工程”結合手機的一鍵通功能,只要老人按下服務鍵,所需的醫療、家政、護理、求助等,在15分鐘就能服務到家。社區養老也是值得參考的模式,在社區裏面都是相鄰鄉親,只要配備齊全醫療設施,老人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也能得到最佳的醫療服務。

    對於處在實踐階段的養老模式,政府應加強監管,管理行業競爭秩序和服務質量,用政策加以引導扶持,讓養老這項陽光産業得以迅速健康成長;同時,還應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公開、平等的市場競爭,讓有實力、講信譽、服務好的企業脫穎而出。銀色浪潮已經到來,讓老齡人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共享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是我們社會發展的應有之義;老有所養、養有保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要實現這樣的遠景,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

 

熱詞:

  • 老齡化社會
  • 養老服務
  • 養老機構
  • 規範
  • 政府補助
  • 服務質量
  • 養老模式
  •